一、发病情况 河北省某养殖户,存栏猪172头,饲养母猪32头。有一头母猪产10头仔猪,产后2天,一切正常。第三天,一头仔猪突然发病,先呕吐,继而水样腹泻,粪便颜色为黄绿色,有未消化的凝乳块。不久,其他仔猪也相继出现呕吐现象,腹泻严重,迅速消瘦,严重脱水。户主按仔猪普通腹泻治疗,用新莨仔痢净,每头仔猪灌服1毫升,收效甚微。第二天,死亡3头仔猪。 笔者对死亡的3头小猪剖检,见病死猪消瘦,脱水,胃肠道空虚,小肠内充满黄色泡沫性液体。有的肠道内存有未消化的凝乳块。肝脏变淡发黄肿大,胆囊肿大壁薄,胆汁稀薄色深。 二、诊断 笔者根据其他猪场疾病流行情况、该猪场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和病理解剖,初步确定为仔猪病毒性腹泻。 三、防控措施 由于该病发病快、死亡率高,主要发生在产房新生仔猪,其他猪只相对较少。对发病仔猪经过饮水加入口服补液盐,腹腔注射5%葡萄糖,后海穴注射庆大霉素等措施,效果较差。而对其他猪只采取预防措施。 1.严格封闭猪场,禁止闲杂人员及车辆进入养殖场。 做好猪场的清洁和消毒工作,切断疫病的传播途径。尽量保持分娩舍的温暖和干燥,重视哺乳仔猪的保温,尽早使初生仔猪吃足初乳。马上进入冬季,特别要提高饲料中优质能量饲料的供应。 2.反饲。 采集5日龄~7日龄发病仔猪(发病2天~3天)小肠,连同小肠内容物一起置入无菌容器中,将其剪碎,研烂加水20升左右,4层~6层纱布过滤后,加水溶性阿莫西林适量。搅匀静止15分钟~20分钟后,喷撒于饲料中饲喂未发病的猪群(产前2周以上),每头母猪饲喂50克~100克,连续反饲3次,反饲期间不要在猪的饮水中添加消毒剂。 3.消毒。 每天对猪舍内外使用0.3%过氧乙酸溶液喷雾1次,对猪舍用具每天用0.3%过氧乙酸溶液浸泡一次。 4.疫苗注射。 反饲后2周,对全群猪只进行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二联弱毒疫苗注射。 四、讨论与体会 1.2011年底到2012年春,全国很多大小规模猪场发生哺乳仔猪病毒性腹泻,给猪场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此次发病特点是:持续时间长,反复发生,发病率和死亡率高。 2.本病的发生与猪舍的环境如温度、湿度等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在冬季需要加强猪舍的保温,保持干燥,保证猪舍温度和湿度在舒适范围内(产仔舍温度20℃~23℃,湿度65%~75%,新生仔猪躺卧区温度30℃~32℃),对预防本病发生和流行也很重要。 3.在产仔舍刚发生疫情时,需要及时淘汰仔猪,处死后立即反饲产前2周以上怀孕母猪,这样既可以减少产仔舍内病毒,也能减轻本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4.使用发病仔猪的小肠及内容物反饲母猪,让母猪感染病毒,产生母源抗体后通过哺乳保护新生仔猪。 由于本病的流行往往会导致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各地区、各猪场需要对本病的疫情发生和流行高度重视。当不幸发病时,日常的饲养管理和防疫水平往往决定猪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控制继发感染,防止仔猪严重脱水导致机体出现酸中毒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