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畜牧动态 > 政策法规 > 文章

高鸿宾解读《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

时间:2012-06-12    点击: 次    来源:中国农业信息网    作者:高鸿宾 - 小 + 大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务院发布的第一个指导全国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综合性规划,具有重要的标志性意义。为了帮助公众和媒体更深入地了解规划,今天农业部副部长高鸿宾应邀对《规划》有关情况进行了介绍。
       《规划》编制背景与重大意义
        当前,我国动物疫病病种多、病原复杂、流行范围广,防治形势依然严峻。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仍在部分区域呈流行态势。布鲁氏菌病、狂犬病、包虫病等人畜共患病在局部地区有上升趋势。牛海绵状脑病、非洲猪瘟等外来动物疫病传入风险持续存在。 随着畜牧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养殖密度不断增加,畜禽感染病原机会增多,病原变异机率加大,新发疫病发生风险增加。
        动物疫病给畜牧业生产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同时,也严重危害公共卫生安全。同时,动物疫病防治仍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在条件保障方面,还存在政策不够稳定、扑杀补偿标准偏低等问题;在机构队伍方面,全国兽医管理体制改革进展不平衡,特别是基层队伍力量薄弱、素质不高、能力不足的问题突出;在工作机制方面,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活畜禽跨区域调运、市场准入等工作机制还不十分健全。
        因此,有必要全面提高动物疫病防治能力,降低动物疫病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的威胁。
        三大策略 协调推进 
        高鸿宾说,《规划》立足保障畜牧业发展和人民身体健康,提出分病种、分区域、分阶段,有计划地实施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建立健全动物疫病防治的长效机制。
        围绕优先防治疫病,明确提出实施三大策略,一是重大动物疫病和重点人畜共患病计划防治策略,推进重点病种向免疫临床无病例过渡,为实现免疫无疫和非免疫无疫奠定基础; 二是畜禽健康促进策略,强化源头防治,提高动物整体健康水平; 三是外来动物疫病风险防范策略,对境外流行、尚未传入我国的重点外来动物疫病加强风险管理。我国将构建起计划防治、健康促进、风险防范协调推进的动物疫病防治策略框架。
        四大布局 重点突出
        据高鸿宾介绍,国家对动物疫病实行区域化管理是《规划》的一大亮点。《规划》明确提出了“一带三区”重点区域布局和工作要求。
        “一带”是指国家优势畜牧业产业带。对东北、中部、西南、沿海地区生猪优势区,加强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等生猪疫病防治,优先实施种猪场疫病净化。对中原、东北、西北、西南等肉牛肉羊优势区,加强口蹄疫、布鲁氏菌病等牛羊疫病防治。对中原和东北蛋鸡主产区、南方水网地区水禽主产区,加强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等禽类疫病防治,优先实施种禽场疫病净化。对东北、华北、西北及大城市郊区等奶牛优势区,加强口蹄疫、布鲁氏菌病和奶牛结核病等奶牛疫病防治。
        “三区”是指人畜共患病重点流行区、外来动物疫病传入高风险区和动物疫病防治优势区。 
        人畜共患病重点流行区。对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5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重点加强布鲁氏菌病防治。对河北、山西、江西、山东、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12个省(区、市),重点加强狂犬病防治。对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云南7个省,重点加强血吸虫病防治。对内蒙古、四川、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7个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重点加强包虫病防治。

上一篇:当前涉及生猪养殖业的扶持政策汇总

下一篇:2011年扶持“菜篮子”畜牧项目申报指南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