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动物诊疗 > 猪病防治 > 文章

猪增生性肠炎的防治(一)

时间:2012-03-27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佚名 - 小 + 大

      猪增生性肠炎(PPE)是由一种被称为细胞内罗松菌的细菌引起的猪的一种常见综合征。在不同的文献中又有不同的名称,诸如坏死性肠炎、增生性出血性肠病、回肠炎、局域性肠炎以及肠腺瘤病等等。
  本病剖检特征是小肠及回肠粘膜增厚、出血或坏死等;组织学常见小肠上皮细胞增生。虽然死亡率不高,但由于严重影响生长,影响饲料转化率,延长上市时间,由此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病发生于世界各地,国内某些引进品种发病率较高。广东省该病发生较多是在2005年,在惠州、汕尾、河源、梅州、揭阳和潮洲等十多个市,以潮汕4市为多见。经过专家60多年的艰苦探索,鉴定此病病原为细胞内罗松菌。该菌为革兰氏阴性,主要在细胞内寄生。病菌可在5℃-15℃的环境中存活至少1-2周,细菌的纯培养物对四铵类消毒剂和含碘消毒剂敏感。
  流行病学
  猪增生性肠炎的病原体细胞内罗松菌可引起鼠、兔、犬、豚鼠等的疾病。已经成功地用纯培养的该菌经口接种猪复制了该病,但不能引起无菌猪发病,这说明还有其它因素在本病的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屠宰检验调查发现本病发病率为0.7%-30%。生长育肥期临床发病猪的死亡率为1%-5%。没有临床症状的猪场并不一定没有感染,因为有些猪常发生隐性感染。病猪和带菌猪的粪便中含有细菌,污染外界环境、饲料和饮水,健康猪经消化道感染。某些应激反应如天气突然变化、长途运输、饲养密度过大等均可促进该病的发生。
  从对汕尾、揭阳和惠州市的养猪场的调查分析,表明猪增生性肠炎的发生与下列因素有关:1、混群或转群;2、天气应激,如热应激或天气突然变化等;3、疾病的暴发往往发生于上市后剩余的猪群;4、后备母猪适应期,或转入种猪群后不久。这种传播可能发生于经产母猪到后备猪或后备猪到经产猪。
  临床症状
  猪增生性肠炎的潜伏期为2-3周,临床上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急性型:较为少见。多发于4-12月龄的成年猪,主要表现为血色水样下痢;病程稍长时,排沥青样黑色粪便或血样粪便并突然死亡;后期转为黄色稀粪;也有突然死亡仅见皮肤苍白而无粪便异常的病例。
  2、慢性型:较为常见,多发于6-12周龄的生长猪,10%-15%的猪只出现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或废绝,病猪精神沉郁或昏睡;出现间隙性下痢,粪便变软、变稀而呈糊样或水样,颜色较深,有时混有血液或坏死组织碎片;病猪消瘦、背毛粗刚、弓背弯腰,有的站立不稳,生长发育不良;病程长者可出现皮肤苍白;如果没有继发感染,有些病例在4-6周可康复。
  3、亚临床型:猪体虽然有病原体存在,却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也可能发生轻微的下痢,但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明显下降。
  诊断
  除出血性猪增生性肠炎外,腹泻和肉眼病变没有必然的联系。其它的“临床症状”或“腹泻”不能作为诊断的依据。病理学诊断主要依据小肠或结肠增生的粘膜上皮细胞内检出的弯曲杆菌。PCR(聚合酶链式反应)可检出患猪粪便中的细菌,虽然有97%的特异性,但敏感性差异很大。PCR不能检出隐性感染猪或病原携带猪粪便中的细菌。IHC(免疫组化试验)比PCR的结果更可靠,敏感性比银染更能检出早期或慢性、坏死性或自体溶解病变中的细菌。
  防制措施
  一、泰妙菌素预防。在饲料中连续添加30-40ppm的泰妙菌素可有效防治疾病的发生。但有研究表明,在生长阶段连续使用抗生素特别是大剂量使用,可降低对增生性肠病的免疫力。因此,感染前连续使用抗生素可以有效防止感染,但更重要的是同时阻止了自然免疫力的形成,使猪变得更易感。
  生长育肥阶段和新购入后备猪隔离适应期间应该通过阶段性使用治疗量(脉冲给药)泰妙菌素诱导免疫力,从而防止临床疾病的发生。泰妙菌素饮水,0.006%泰妙菌素,第一周连用2天,第二、三周不用药,第四周连用2天;饲料添加泰妙菌素预混剂30-40ppm,连续7天,间隔2周,再添加30-40ppm泰妙菌素预混剂,连续1周。
  二、泰妙菌素治疗。最敏感的药物是泰妙菌素,发现病例可用泰乐菌素按照100ppm混料饲喂。
  三、其他辅助防治措施。1、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外界环境的不良刺激,提高猪体的抵抗力。2、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对空猪舍、栏彻底冲洗和消毒。3、免疫预防,国外已经研制并批准生产细胞内罗松菌的无毒菌苗,该菌苗可以限制有毒的罗松菌在猪体内繁殖和引起病变。但目前国内尚未有此疫苗供应。
  四、值得注意的是有的养殖户在采用泰妙菌素治疗PPE中,有时也会出现失败。在指导养殖户使用的过程中,我们分析可能有如下原因:1、采食量下降,因而药物的量不足。2、按平均计算用药量,某些猪的用药量可能不够。3、用药途径不合理,急性感染猪不能通过饮水或饲料获得治疗量的药物。4、治疗时间太晚,即在疾病的后期用药效果不理想。5、诊断错误,误诊为由沙门氏菌病、非特异性结肠炎、地方性TGE、胃溃疡引起的或与饲料有关的腹泻等。6、对抗生素的耐药性问题还没有记载,但也应考虑对某些药物的耐药性问题。

上一篇:母猪低温症的病因及防治措施

下一篇: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