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2-03-24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阳光畜牧网 - 小 + 大
(二十五)仔猪先天性震颤(跳跳或抖抖病) 本病病原是先天性震颤病毒,此病引起出生后不久的仔猪出现局部或全身肌肉阵发性挛缩。 症状:仔猪出生后,安静时正常,一动往往在头部、四肢和尾部表现持续性的震颤,或为有节奏的阵发性的痉挛,全身抖动,行动困难,无法吃奶。若护理得好,一周后,震颤可逐渐减轻或消失而存活。 防治: 1.这种乳猪疾病一般较少见,且一头母猪最多发生一胎,第二胎再不发生; 2.对病仔猪加强护理,保持猪舍温暖、干燥、清洁,人工辅助哺乳可使大多数病仔猪痊愈。 (二十六)猪水泡病 本病是由猪水泡病毒引起猪的一种接触传染性的病毒病。表现为在蹄、鼻、口腔粘膜和母猪的乳头周围出现水泡。 症状:只是猪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其在潮湿天气、密度大、卫生条件差的情况下更易感染。表现为病初体温升高到40—42℃,在蹄冠、蹄叉、蹄踵出现水泡,经1—2天破溃,露出红色的破溃面,跛行。若有细菌感染,局部化脓严重的可使蹄壳脱落,病猪趴卧。另外,约有5%一10%的病猪的鼻盘、口腔粘膜、齿龈有水泡和溃疡,部分母猪乳房有水泡出现。本病一般经10—15天多趋自愈恢复。 防治: 1.严禁从疫区调入猪只和猪肉产品; 2.定期进行免疫接种; (1)猪水泡肾传代细胞弱毒苗,对大小猪均可在股部深部肌肉注射2毫升,注苗后3—5天,可产生坚强免疫力,免疫期为6个月。该苗也可在发病疫区进行紧急接种,可迅速控制疫情; (2)猪水泡细胞毒结晶紫疫苗,对健康断奶猪、育肥猪均可肌注2毫升,免疫期可达9个月; 3.对病猪隔离,加强护理,对症治疗,防止继发感染,大多可自愈。 (二十七)猪痘 本病是由猪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发热接触性传染病。多发于4—6周龄乳猪及断奶仔猪。 症状:病猪体温升高,精神和食欲不振,鼻粘膜和眼结膜潮红、肿胀、有粘性分泌物。在鼻镜、眼皮、下腹、股内侧等皮肤上有很多红斑,在红斑中间再发生丘疹,2—3天后转变为水泡,然后变成脓泡,最后变成棕黄色结痂。 防治: 1.搞好饲养管理、环境卫生工作,消灭猪血虱和蚊蝇; 2.患部可选用1%龙胆紫溶液、5%碘甘油、5%碘酊涂抹,有些还需要用抗生素进行对症治疗。 (二十八)猪附红细胞体病 由立克次氏体一猪附红细胞体引起,表现为急性黄疸性贫血。 症状:典型急性感染的母猪,常厌食1-3天,体温在40—41 oc~右,偶尔引起母猪乳房和外阴水肿,哺乳母猪乳汁减少或缺少母性。仔猪和生长猪表现为高热,体温40.5—42℃,呼吸困难,黄疸,尿黄,贫血,腹下、耳根、尾根等处出现小点出血,继而进一步扩大,最后连成一片,使皮肤脱落,并造成其它细菌继发感染,死亡率较高。 防治: 1.控制该病的关键在于驱除猪体的疥螨、血虱等体外寄生虫以及苍蝇、蚊虫等飞虫; 2.药物治疗:土霉素和有机砷制剂联合使用有较好的效果;另外贝尼尔(血虫净)、喹诺酮类药物对治疗该病也有较好的效果; 3.对已发生此病的仔猪还要注意补铁和防止继发感染,一般采取仔猪肌注右旋糖苷铁2毫升预防贫血。 (二十九)猪球虫病 本病是由猪的艾美耳球虫和等孢球虫寄生于猪肠上皮细胞引起的一种原虫病,多发于温暖潮湿季节的哺乳仔猪。 症状:食欲不振,腹泻、消瘦,一般持续4-6天,粪便呈液状或糊状,呈黄白色,偶尔可见血便,重病可因脱水而死亡。 防治: 1.清除环境中的球虫卵囊和避免卵囊污染猪舍是防治本病的关键。一般采用消毒法杀灭卵囊,例如选用甲醛、戊二醛、环氧乙烷熏蒸法消毒或过氧乙酸喷雾法,加热火焰法消毒效果较好: 2.母猪在分娩前1周和产后的哺乳期给予氨丙啉,剂量为25—65毫克/公斤体重,拌料或混饮喂服,连用3-5天,也可按此剂量给病仔猪防治。 (三十)猪疥癣 本病是由猪疥螨所引起的一种慢性皮肤病。多发生于阴湿寒冷的冬春季。 症状:患猪局部发痒,到处不断蹭痒或磨擦,患部皮屑和被毛脱落,皮肤潮红,可见有渗出液结成的痂皮。严重的皮肤出现皱褶或龟裂,食欲不振,逐渐消瘦。 防治: 1.定期驱虫,及时隔离治疗病猪,用5%热火碱水消毒圈舍; 2.伊维菌素或阿维菌素(纯品)0.3毫克/公斤体重,一次皮下注射。隔7—10天后重复一次。 |
上一篇:发酵床养猪过程容易引起哪些疾病?
下一篇:母猪低温症的病因及防治措施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