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动物诊疗 > 禽病防治 > 文章

肉仔鸡低致病性流感混合感染的诊治

时间:2009-12-26    点击: 次    来源:今日畜牧兽医    作者:阳光畜牧网 - 小 + 大

2009年9月, 天津地区某鸡场的白羽肉鸡群爆发严重的呼吸道病,发病率约为70%,死亡率约为15%。经现场调查、实验室检查,诊断为流感与大肠杆菌的混感。
1发病情况
该鸡场共饲养6500只白羽肉鸡,30日龄时发病,减料,有明显的呼吸道症状, 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 高峰期发病率约70%, 发病后鸡群死亡率逐渐增加,至40日龄后鸡群逐渐康复,死亡率约15%,发病期间用多种抗菌药物治疗均无明显效果。
2临床症状
30日龄时鸡群采食量突然下降, 病鸡羽毛松乱, 精神萎靡, 排黄白色稀粪, 呼吸困难,咳嗽, 缩颈闭目或闭目张口伸颈呼吸,该病传播快,药物治疗收效甚微,发病率约为70%,死亡率约为15%。
3细菌分离与鉴定
无菌采取病死鸡的肝脏、脾脏等病料, 划线接种于普通琼脂平板和麦康凯平板, 37℃培养24小时,挑取典型菌落,进行涂片、染色镜检,同时做肉汤纯培养。
4病毒分离与鉴定
无菌采取病死鸡气管、肺脏、肝脏、脾脏、肾脏等组织,剪碎后按1︰5 (W/ V) 比例加入灭菌PBS液,研磨后制成乳悬液,反复冻融3次后,以5000转/分钟离心10分钟,取上清加入青霉素、链霉素双抗(终浓度为5000单位青霉素+ 5000微克链霉素/毫升) 37℃水浴作用1.5小时。然后经尿囊腔接种4枚10日龄SPF鸡胚,每胚0.2毫升, 37℃孵育3~4天,弃去24小时内死亡鸡胚,每天照蛋2次,随时取出死胚,至120小时将未死胚冷藏过夜后收集鸡胚尿囊液。将收集的鸡胚尿囊液进行鸡红细胞凝集试验,如尿囊液有血凝活性, 按常规微量法, 用新城疫、禽流感H5、禽流感H9亚型阳性血清做血凝抑制试验, 并以相应的阳性抗原作对照试验。
5 血清学检测
采集发病鸡群(35日龄)血液并分离血清,用新城疫、禽流感H5、禽流感H9亚型阳性抗原做血凝抑制试验, 检测发病鸡群中血清抗体情况。
6结果
6.1细菌分离鉴定样品接种于普通琼脂平板和麦康凯平板, 37℃培养24小时后,在普通琼脂平板上,有表面光滑、边缘整齐、直径为1~3毫米、透明或半透明的微隆起的菌落。在麦康凯琼脂平板上,有呈中央凹陷的粉红色菌落。挑选部分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为G-性杆菌,初步判断为大肠杆菌。
6.2接种病料的SPF鸡胚于接种后46小时死亡, 收集鸡胚尿囊液进行HA试验具有凝集鸡红细胞的特性, 各鸡胚尿囊液HA效价介于6log2~8log2 之间。用新城疫、禽流感H5-Re-4、禽流感H5-Re-5、禽流感H9亚型阳性血清做HI试验,结果鸡胚尿囊液的血凝活性能被H9亚型禽流感阳性血清抑制, 而不能被鸡新城疫、禽流感H5-Re-4和禽流感H5-Re-5阳性血清所抑制, 证实鸡胚尿囊液中含有H9亚型禽流感病毒。
6.3由检测结果可知,鸡群新城疫抗体水平正常,禽流感H5-Re-4、H5-Re-5抗体值几乎为零,这是由于该肉鸡群没有做过流感H5疫苗,此时(35日龄)鸡只母源抗体水平已降到最低;而流感H9抗体效价介于0log2~7log2 之间,跨度较大,平均值为3.47log2,由于该鸡群没有免疫流感H9疫苗,说明鸡群H9抗体是由野毒引起。
7防治措施
根据现场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实验室诊断结果, 初步诊断该鸡场肉鸡群爆发的呼吸道病为H9亚型禽流感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建议对全场鸡群采用康替优-A(瑞普公司干扰素)500羽/瓶、优瑞克(主要成分:黄芪多糖)150千克水/瓶,饮水,用于抗病毒,提高机体免疫力,同时饮水中加入大肠杆菌敏感药物,连用5~6天,晚上用通肾药物调节肾脏功能, 适当添加多维及电解质以增强体质, 同时加强鸡场的生物安全措施, 后期疫情得到一定的控制。
8讨论
自1994年我国首次报道在鸡群中分离到H9亚型禽流感病毒以来,我国多个省、自治区均有该亚型禽流感发生的报道。尽管H9亚型禽流感病毒为低致病性的病毒,在实验室内人工感染SPF鸡后一般不造成死亡,但在生产现场,由于不同病原的协同作用,往往造成蛋鸡的严重产蛋下降,肉鸡和青年鸡的复合型呼吸道疾病和死淘率升高,往往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临床上尤其多见该病与大肠杆菌合并或继发感染。由于大肠杆菌是禽流感病毒的“帮凶”能提高病毒的毒力和繁殖力,所以治疗上除应用抗病毒药物外,必须使用大肠杆菌药物,为了提高治疗的成功率,最好根据药敏实验筛选敏感药物。
严格认真地做好禽流感疫苗的免疫,绝不能掉以轻心,不论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任何麻痹、松懈的思想。特别是在禽流感的高发季节(冬春、秋冬交替季节)要加强流感疫苗的免疫接种。一些养殖户由于不太重视商品肉鸡H9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免疫,鸡群一旦有野毒入侵, 往往导致疫情爆发,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建立良好的生物安全体系,严格执行生物安全措施,加强饲养管理,防止“多重应激”(免疫接种、换料、转群、天气变化等赶在一起引起多重应激)特别是“温度应激”(忽冷忽热)。

上一篇:雏鸭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及防治

下一篇:鸡病防治问答之一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