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1-11-30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阳光畜牧网 - 小 + 大
1、流行特点 慢性病鸡和康复后的带菌鸡是主要的传染来源,各种年龄的鸡均可感染,但4周龄以上的鸡易感性增强,育成鸡和产蛋鸡最易感。本病多发于成年鸡,对产蛋期的鸡带来的损害最大.育成期的鸡得病治愈后,对后期产蛋影响不大。 鸡舍通风不好.氨气浓度过高,鸡舍密度过大,营养水平不良以及气候的突然变化等均可加重病情。不同日龄的鸡群混养也常会导致本病的暴发。 一般在秋末和冬季本病可流行发生,特别是冬季.为了保温造成通风不良导致本病多发,具有来势猛、传播快、发病率高、降蛋快和死亡率低的特点。 2、临床症状 鸡群感染后1-5天内开始出现症状,鼻青眼肿、痛苦流涕是本病的特征性症状。病鸡的鼻腔与鼻窦发炎、流鼻涕、甩头、脸部肿胀。育成鸡感染后,轻则生长迟缓.重则淘汰率增加.死亡率上升。产蛋鸡感染后.常引起产蛋率下降,并且下降幅度取决于感染的时机。产蛋量上升期的鸡群感染此病后1-2星期内,产蛋量稍有下降,但很快恢复正常,而在产蛋高峰期或高峰期以后的鸡群感染该病,产蛋量可下降70%。 3、流行的原因 3.1病原 鸡传染性鼻炎是由副鸡嗜血杆菌引起的,分为A、B和c三个血清型,各血清型不存在交叉保护或交叉保护性很弱。其中B型的致病力很强。 3.2疫苗接种 疫苗免疫接种是目前控制本病的主要措施,但接种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血清型不够或不对症,造成保护率不足。免疫时抗原量不够,造成保护力不足。采用佐剂质量不过关或毒素处理不当.应激大,头脸肿胀,抬不起头,吃料减少,生产性能下降而且选用佐剂质量不高易形成机化组织,导致疫苗不吸收.无法产生保护。 4、控制措施 4.1加强饲养管理 严格管理程序。引种时要注意种鸡场有无传染性鼻炎(1c)病史,不购买1c康复种鸡的后代和疫区内的育成鸡。提倡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远离老鸡群进行隔离饲养是预防和控制本病的理想措施。患过Ic的鸡场,建议对禽舍和设备进行清洗、消毒后.将鸡舍空闲1~2星期,然后再饲养清净鸡群。 消除管理不善导致的诱因。气温突变、高温高湿、鸡群过分拥挤、鸡舍通风效果不佳、环境卫生差、外来人员出入频繁及消毒不及时均可能成为本病的诱因。 血清学检测。建立严格的血清学检测制度.及时淘汰Ic血清学反应呈阳性的鸡群,选育并建立无Ic的种鸡群。严格执行各项生物安全措施,净化商品鸡群。 4.2药物治疗 可采用抗菌药或中草药方剂进行治疗,但药物控制存在滞后性,短暂性、副作用大等问题,所以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4.3免疫接种 是预防本病景有效的措施之一,如鸡传染性鼻炎油乳剂灭活疫苗,适用于健康鸡群预防本病.注射后3星期可产生免疫力。使用方法如下。 用前充分摇匀,并使疫苗恢复至室温(20—25度),在鸡颈背部中下1/3处皮下注射或胸腿部肌肉注射,幼鸡0.2毫升/只,成鸡0.5毫升/只。 |
上一篇:鸡病毒性关节炎的治疗
下一篇:寒冷季节产蛋鸡群呼吸道疾病的预防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