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动物诊疗 > 猪病防治 > 文章

仔猪大肠杆菌病的发病原因及防制措施

时间:2011-09-21    点击: 次    来源:饲料广角    作者:阳光畜牧网 - 小 + 大

    摘 要:仔猪大肠杆菌病是猪的常见传染病之一,发病率、死亡率均很高,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对该病的发病特点、发病原因、防制措施进行了阐述,以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仔猪;大肠杆菌;发病原因;防制措施

    仔猪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类仔猪肠道传染病。根据仔猪的发病日龄、临床症状及致病菌血清型的差异,可以把仔猪大肠杆菌病分为仔猪黄痢、仔猪白痢和仔猪水肿病3种。目前,该类疾病流行范围广,发病率、死亡率高,严重影响了养猪业的发展。深入探讨该病的发病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控措施,对于提高养猪生产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1 发病特点
    1.1 仔猪黄痢
    从出生后几小时至一周龄仔猪均可发生,多见于1~3日龄。病程短,同窝仔猪中发病率可达到90%,死亡率几乎是100%。以剧烈腹泻、排黄色或黄白色浆液状粪便以及迅速脱水死亡为特征,绝大多数病例无呕吐现象。该病流行没有季节性,多发生于产仔时期,在猪场一次发生后一般经久不断。
    1.2 仔猪白痢
    主要发生于一月龄以内仔猪,多见于10~20日龄。发病率较高,50%左右,死亡率较低,但耐过后严重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以排白色具有腥臭味的粥样粪便为特征,体温变化不大。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气候突变时多发,如严寒、早春及炎热季节。
    1.3 仔猪水肿病
    主要发生于断乳后仔猪,有时数日龄或四月龄小猪也有发生,尤其以生长快、体质健康的小猪最常见。发病率不高,一般为10%~30%,但死亡率很高,在90%以上。以突然发病、头部水肿及出现神经症状为主要特征。发生过仔猪黄痢一般不再发病。
    2 发病原因
    2.1 病原血清型
    引起仔猪黄痢、仔猪白痢及仔猪水肿病的病原均为致病性大肠杆菌,但是血清型有所不同。引起仔猪黄痢比较常见的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血清型为 O8、O60、O149、O147等,引起仔猪白痢的大肠杆菌血清型主要有O8:K88、O5:K88等,水肿病是由具有某种黏附因子并能产生外毒素的大肠杆菌引起,血清型主要有O139(最多见)、O138、O141、O45和O8。从各个地区报道的血清型来看,差异较大,同一地区不同的养猪场或群的优势血清型也不完全一致。具体到一个养猪场,其病原血清型相对稳定,在同一地点的同一流行中,常限于1~2个型。使猪致病的血清型往往带有K88、K99、 987P、F41、F42、F7等。
    2.2 环境因素
    大肠杆菌广泛存在于环境中,可以通过消化道进入猪体内。由于仔猪的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等发育尚不完善,不能抑制肠道中致病性大肠肝菌的增长繁殖。因此,卫生条件较差及气候变化,如猪舍潮湿阴寒、圈舍污秽、气候突变、阴雨潮湿,特别容易诱发此病发生。如果环境中或者母猪体内有大量致病性大肠杆菌,可使仔猪食入病菌而受到感染。
    2.3 管理因素
    饲养管理不当也是诱发此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母猪而言,饲养管理不好、饲料品质差、突然更换饲料等都可引起母猪体质下降和消化功能失常,泌乳过多或过浓、过少或过稀以及乳汁不良,从而致使仔猪消化障碍而发病。仔猪管理不当可使仔猪对各种应激因素的抵抗力降低,从而诱发仔猪黄白痢。
    2.4 营养因素
    仔猪的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消化液分泌不足,胃蛋白酶缺失导致消化蛋白质的能力极低,因此仔猪断乳后如果饲喂高蛋白质饲料,或不限制喂量任由仔猪采食,或不注意饲料过渡、突然换料,容易引起胃肠功能紊乱,肠道内正常微生态平衡被破坏,使得致病性大肠杆菌大量增殖,产生肠毒素,引起仔猪发生水肿病。其次在缺硒地区或饲喂缺硒饲料,可引起仔猪水肿病;仔猪缺铁导致贫血,也可引起仔猪白痢或水肿病。

上一篇:猪蓝耳病的综合防治

下一篇:母猪猝死的防制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