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动物诊疗 > 禽病防治 > 文章

养禽业的几种免疫抑制疾病

时间:2009-11-29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阳光畜牧网 - 小 + 大

  一、临床经常出现的现象
  生产实践中时常发生禽类生长受阻、疫苗免疫失败、多种疾病并发或继发感染的现象,导致大批家禽死亡或淘汰,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如多年来我们在临床发现,有许多肉仔鸡常在饲养中后期出现零星死亡、陆续发病且很难控制的现象,诊断为多种病原混合感染,鸡群临床表现为:发病初期,整体状态正常,只是个别出现呼吸道症状,消化异常;接着发病鸡只陆续增多,零星死亡;后期死亡率逐渐上升,每天约为0.1%~0.3%,且病程越长,死亡率越高。投用药物,死亡稍减,但药物一停,几天后又开始发病,1~2个疗程用药后,再用各种药物都显得无能为力。经常是各种抗菌药、抗病毒药、营养药、消毒药、活菌制剂等用了个遍,有的也用过基因工程制剂,药钱花了不少,但结果并不理想。
  上述现象在蛋鸡、鸭、鹅及其它禽类中普遍存在。究其原因,我们对全国10多个省份的大型种禽场、商品场进行病原学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存在。禽群中免疫抑制病单独感染、二重感染、三重感染、四重感染甚至五重感染的情况都有发生。因此,提醒广大养禽业者必须高度重视禽群免疫抑制病的危害。
  二、造成家禽免疫抑制的原因
  造成家禽免疫抑制的原因多种多样,通常可将其分为2大类,即原发性免疫抑制和继发性免疫抑制。继发性免疫抑制也称继发性免疫缺陷,多发生在出生后不同时期,由各种不当的饲养管理或不同的传染性因子感染后继发引起。一般来说,幼龄时更容易发生继发性免疫抑制。规模化、集约化饲养的家禽,继发性免疫抑制造成的危害比原发性免疫抑制更大。
  1.药物引起的免疫抑制:临床上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化学药物、生物类制剂均能导致免疫抑制。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化学药物主要包括4大类,即肾上腺皮质激素、烷化剂(环磷酰胺等)、抗代谢药物和部分抗生素。在畜牧生产中,为了预防细菌性感染,广泛使用各种不同的抗菌素,有些抗菌素,如青霉素、链霉素等在长期喂饲或超量滥用时,也可能造成免疫抑制,这应引起重视。
  2.营养缺乏引起的免疫抑制:一般来说营养不良也会引起免疫抑制,由此引起的免疫抑制可能与如下几方面不足相关:细胞免疫、抗体水平、吞噬细胞活性、补体活性及细胞因子的产生。这种营养不良既可能是由于食物或饲料所致,也可能进一步继发于其它疾病。通常营养不良和传染病相辅相成,但营养不良对不同传染病的影响程度差异很大,如营养不良对呼吸道病、腹泻的不良影响比较明显,但对病毒性脑炎的影响就很小。
  3.霉菌毒素引起的免疫抑制:规模化养禽业所用饲料中常含有一些霉菌毒素,这既可能来源于配合饲料的原料,如不同程度发霉的玉米或豆饼,也可能发生在配合饲料加工后的储藏过程中。以往人们只注意到霉菌毒素引起的特异性病变,如发霉玉米产生的黄曲霉毒素可能引起肝脏变性、坏死以至肿瘤。而这些毒素对机体免疫功能的不良影响却很少被引起注意。近几年研究表明,有许多种霉菌毒素会引起免疫抑制。
  4.传染性因子引起的免疫抑制:相对来说,由传染性因子引起的免疫抑制,对规模化生产程度和饲养密度高的养禽业的影响最大,这类免疫抑制发生的普遍性远大于原发性免疫抑制和其他继发性免疫抑制。一般来讲,所有能引起隐性感染的细菌或病毒在引发发热及其他特异性病症时,都同时可能造成免疫功能下降。但这种作用往往不容易显示出来。急性感染或造成死亡,或耐过后随着感染消失,机体功能大多恢复正常,但一些病毒常呈持续性亚临床感染,有的则会造成免疫抑制,但不容易识别出来。近10余年来,已发现能引起禽群免疫抑制的呈亚临床感染状态的病毒种类越来越多,其流行面也越来越广。
  下面简要介绍家禽的几种主要免疫抑制性病毒。
  1.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REV):REV在多种家禽和野鸟中均有自然感染。最新的试验证明,1日龄人工感染REV的雏鸡,对新城疫弱毒疫苗的抗体反应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REV的免疫抑制作用尤以垂直感染或出壳后早期感染时最为显著。实际上,有相当比例垂直感染REV的鸡终身不产生对REV的抗体,呈现持续性或间歇性的病毒血症,称之为耐受性病毒血症。这些鸡免疫反应差,很容易成为鸡群中其他病原感染的易感宿主。
  2.马立克氏病病毒(MDV):MDV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禽类肿瘤病,以外周神经、性腺、各内脏器官、虹膜、皮肤和肌肉等组织器官出现淋巴细胞浸润为特征,其中机体的免疫器官组织也受到影响。由于MDV以淋巴细胞为靶细胞,引致淋巴细胞发生变性坏死、溶解和转化,从而造成感染鸡发生免疫抑制。另外,MDV在法氏囊、胸腺和脾脏等免疫器官组织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等靶细胞中增殖,可降低其机能活动,也是发生免疫抑制的原因之一。
  3.白血病病毒(ALV):ALV是一群不同于REV的逆转录病毒,有不同的亚型,其中经典的A、B、C、D亚型主要在蛋用型鸡上引发淋巴样肿瘤。由于病毒主要侵害淋巴细胞,因而推测ALV感染会引起免疫抑制。
  4.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CIAV感染雏鸡,主要侵害骨髓造血组织和胸腺、法氏囊等淋巴组织,引起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障碍。CIAV是一种既能垂直感染又能横向感染的病毒。经垂直感染的雏鸡,在1~2周龄时可表现典型的贫血症状,如红血球压积减少及骨髓色泽变淡,进而死亡。然而鸡群中的横向感染往往并不产生典型的贫血表现,但亚临床感染仍可造成免疫抑制。虽然感染鸡的贫血症状不明显,但胸腺可能有不同程度萎缩。CIAV感染的免疫抑制作用已被普遍认识。早期感染CIAV的鸡只对多种疫苗的免疫反应下降,从而降低对多种传染病的抵抗力。CIAV感染不仅显著减弱马立克氏病疫苗的免疫效果,还会加重MDV的致肿瘤性。
  5.呼肠孤病毒(REOV):虽然REOV的一些毒株可引发雏鸡的传染性关节炎,但多数毒株可能只引起亚临床感染,而且即使在强毒株感染的鸡群中,多数鸡只也只呈现亚临床感染。然而亚临床感染却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免疫抑制,特别常发生在垂直感染的雏鸡中。
  6.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这种病毒感染能严重损害鸡的中枢性免疫器官法氏囊。鸡群周围环境中不同IBDV毒株的致病性差异很大,从几乎不引起死亡直到100%引起病鸡死亡。但是即使致死率低的毒株也会引起法氏囊萎缩,并造成严重的免疫抑制。曾发生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鸡群,对多种传染病的抵抗力都显著下降。此外,许多临床观察和实验资料表明,某些中等毒力偏强的弱毒疫苗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免疫抑制。雏鸡感染IBDV后对其它疫苗的免疫应答受到影响,免疫效应降低。
  综上所述,造成家禽发生免疫抑制的病毒性传染病,能干扰其它疫苗的免疫效应,并使家禽对其他病原的易感性增高,造成很大损失。在临床生产实践中应对它们的防治有足够的重视,切实保障养禽业健康发展。

上一篇:鸡冬季呼吸道防治之我见

下一篇:肉鸡的肾脏疾病及防治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