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氏锥虫病是驴的一种急性或慢性血液原虫病。主要以贫血、进行性消瘦、黄疸、高热、黏膜出血、体表浮肿和神经症状等为特征。 病原及流行特点: 本病的病原是伊氏锥虫,是一种扁平柳叶状单细胞原虫。主要寄生在血浆中,并可随血液进入组织器官,尤其是肝、脾、淋巴结和骨髓等处。 马、骡、驴易感,骆驼、牛、水牛次之。本病通过虻、蚊等吸血昆虫叮咬而传播,发病地区和季节与吸血昆虫的出现时间及活动范围相一致。 症状: 病驴体温突然升高到 40℃ 以上,经短时间的间歇,再度发热。可视黏膜苍白、黄染,结膜和瞬膜常出现暗红色出血斑。胸前、腹下、乳房、阴筒和四肢等处,相继出现浮肿。病的末期,常出现各种神经症状,如呆立,目光凝滞,对周围事物反应迟钝,或无目的地向前猛冲,或作圆圈运动,或头颈弯向一侧。死前常表现后躯麻痹,不能站立,呼吸困难。慢性病例多为间歇热。血液稀薄,红细胞数随病情加重而急剧减少到200万左右。血红蛋白含量也相应减少。血液中能检出伊氏锥虫和吞铁细胞。 诊断: 必须根据流行特点(季节、地区、病史、媒介昆虫等),临床症状,反复进行病原体检查及血清学诊断(补反),必要时进行诊断性治疗,才能作出正确诊断。 治疗: 那加宁(又名拜耳205),驴每千克体重用12毫克,以灭菌蒸馏水或生理盐水配成10%溶液静脉注射。间隔6天,作第二次用药。对重症或复发性病畜,以本剂与914交替使用,可提高疗效。九一四按每千克体重用15毫克,配成5%溶液,静脉注射。治疗时第一天和第12天用国产205(或拜耳205),第四天和第八天用九一四,为一个疗程。与此同时,静脉输注氯化钙、安钠咖和葡萄糖。也可应用喹嘧胺(又名安锥赛)和拜耳205。喹嘧胺每千克体重5毫克,用生理盐水配成10%溶液,皮下或肌肉注射;用药后若出现反应,可用阿托品缓解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