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动物诊疗 > 猪病防治 > 文章

猪霉玉米中毒的诊疗体会

时间:2011-01-24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阳光畜牧网 - 小 + 大

  玉米是现代养殖业中不可缺少的能量饲料,黄色玉米富含胡萝卜素和叶黄素,是维生素的良好补充来源。同时玉米中含较高的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较高。因此,玉米(特别是粉碎的玉米粉)极易发生酸败、霉变而不宜长期贮存,如用酸败、霉变的玉米饲喂动物,极容易发生中毒。笔者经过走访养殖户,发现生产中猪霉败玉米中毒的病例时常发生。2008年3月笔者亲自接诊一例猪场霉败玉米中毒病例,以下是关于该病例的详细病情介绍,以便与广大养殖户共同交流:
  1、病情介绍:
  济南市长清区刘某猪场共有母猪26头,育肥猪300余头,仔猪100余头。主诉:发病前猪群生产状态正常。3月10日更换饲料后,便陆续发生病情。发病初期个别仔猪突然发生不明原因腹泻,而育肥猪和母猪无异常表现;饲喂3天后,仔猪群中出现6头猪腹泻而10余头仔猪便秘,干粪球上带有血液和黏液;育肥猪和母猪群中出现3头食欲和精神不振的病猪。发病开始,猪场兽医以为是更换饲料引起的应激,于是给病猪注射磺胺嘧啶钠和饲料中拌服痢菌净3日,但收效甚微。饲喂4日后,仔猪群中有40%仔猪食欲废绝、卧地不起,个别猪出现呕吐反应,强行驱赶,病猪后肢无力,步态不稳且仔细检查部分病猪出现直肠轻微外翻。个别猪神经兴奋和神经抑制交替出现,出现烦躁不安、肌肉震颤、流涎;育肥猪和母猪病情轻微。至我们接诊该病例时,已经死亡仔猪2头。临床检查发现,发病仔猪多为群体中个体较大者;体温检查发现大部分病猪体温正常,个别猪偏低。检查病死仔猪发现眼结膜黄染,皮肤苍白;育肥猪和母猪在临床上除食欲较差、精神状态不好外,无其他异常表现。死亡2例仔猪剖检发现血液凝固不良,皮下呈明显的胶冻样浸润,肌肉表面有出血点,内脏病变最显著的是肝脏,肿大、呈土黄色、质脆易碎且表面有出血斑点;心内膜和心外膜严重出血,肺轻度水肿,胸腔和腹腔内有积液,肾脏肿大,色淡。脑膜有轻度水肿、充血。肠道出血,肠内容物中混有血液。
  2、诊疗:
  因本病例以仔猪病情较重且个体较大者先发病,育肥猪和母猪群仅个别有轻微发病特征;病猪体温正常或稍低,其他临床症状符合中毒病特征。于是我们对猪场饲料进行了抽检,发现饲料中有结块现象;其中最主要是粉碎的玉米粉发霉。诊断为霉败玉米中毒。针对该猪场的实际情况,我们采取了对症治疗:立即停止饲喂霉败饲料,更换正常的玉米。对于发病轻微的育肥猪和母猪,在饲料中加大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C和维生素E-亚硒酸钠的添加比例。对于发病严重的仔猪,首先灌服硫酸钠,加速肠道毒物的排出,同时采用保肝和止血疗法,用20%葡萄糖溶液、维生素C、葡萄糖酸钙、复合维生素B、氨苄青霉素和维生素K静脉注射。1周后回访,除出现神经症状的3头仔猪因病情严重死亡外,其余病猪痊愈。
  3、讨论:
  3.1本病为一典型的中毒病例,中毒群体涉及面广。经笔者对猪场的原料采购和存储情况进行调查发现,主要原因是猪场饲养员为了省时,将玉米一次性粉碎过多,这样大量粉碎的玉米粉在储存过程中互相积压且湿度超标(东北玉米),在通风不好的仓库中发生霉败。发生霉败后,饲养员对饲料原料不进行认真检查而盲目拌料,造成病情加重。同时猪场兽医在诊断该病时,仅依据食欲差、精神差和腹泻、便秘等临床症状进行大剂量应用磺胺嘧啶钠注射,收效甚微且耽误病情的治疗。因此,对于规模化养殖厂来说,一旦出现病情,应首先查看饲料原料质量、饲料配方和饲料管理问题。在确定这些方面没有问题的情况下,再考虑疾病因素。盲目诊断造成盲目治疗,既增加了成本,又耽误了病情。
  3.2饲料霉败是养殖业中的一大危害,对于玉米+豆粕型的日粮来说,玉米是最容易霉败的饲料原料,但入库储存的玉米籽实一般不会发生霉败,除非是在阴雨连绵的夏秋季节;粉碎的玉米粉比玉米籽实更容易霉败,因为粉碎过程中产生的热量积压于内而得不到散失且互相积压起不到互相透气的功能。因此,广大养殖场应注意在原料供给和配制过程中,大批量的玉米最好在粉碎后1周内用完,这样既可以保证玉米中维生素的营养成分不丢失,更主要的是可以防止霉败的发生。本猪场是由于一次性粉碎了几万公斤玉米粉而积压于仓库造成霉败,引发猪场群体中毒。由于诊断条件有限,我们没有对本次饲料霉败的霉菌进行分离鉴定,仅依据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症状进行了初步诊断和相应的对证治疗,效果良好。
  3.3近期笔者通过对济南周边地区生产调查发现,类似本猪场发病的情况在散养养猪户多有发生。因近期饲料原料价格上涨,很多养殖户在明知饲料霉败的情况下,仍冒险试之,这给养猪业带来极大危害。出现病情后,养殖户和兽医只是与传染病联系,大量用药仍无济于事。

上一篇:冬季防控—四种常见猪病

下一篇:动物“红眼病”的防治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