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动物诊疗 > 猪病防治 > 文章

仔猪水肿病的病因及综合防治

时间:2010-12-28    点击: 次    来源:中国执业兽医网    作者:佚名 - 小 + 大

    仔猪水肿病最早发现于英国,是由溶血性大肠杆菌引起的肠毒血症,发病后病猪全身毛细血管或小血管受到破坏,通透性增大,水液外渗过多,造成的以头部、眼睑、耳部、肛门等处水肿、共济失调和急性死亡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传染病,又称猪胃肠水肿或猪大肠杆菌肠毒血症,俗称小猪摇摆病,有高度致死性。近年来,随着畜牧业的发展,仔猪水肿病的发生日益增多,已成为猪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并成为早期断奶后仔猪死亡的主要原因。给养猪业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多年来仔猪水肿病成为一直困扰着猪场管理者和兽医的一个顽症,直接影响仔猪的成活率及猪场的经济效益。此病病死率在90%以上,以死亡为转归,是养猪业的一大危害。因此,及早确诊本病采取有针对性,有效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应用一些适用于本病的疫苗和治疗药物,对保证养猪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仔猪水肿病的病因及发病简介
    (一)病原因素 本病的病原为溶血性大肠杆菌,革兰氏染色显阴性,无芽胞,无荚膜,有鞭毛。引起仔猪水肿病的病原是由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某些血清型引起的,菌群与仔猪黄痢基本相同,有O2、O8、O138、O139、O141等群,以O139多见。仔猪水肿病是大肠埃希氏菌的溶血性血清型繁殖,产生一种血管毒素,引起特征性神经综合征。值得注意的是引起本病发生的致病性大肠杆菌并不是外来的或“临时参加”的。此类大肠杆菌在哺乳期间即有少量存在于仔猪肠道内,但在哺乳条件下并不致病,在适当诱因(如断奶、饲料突变、天气变化等)的作用下,引起机体抵抗力下降,特别是胃肠功能紊乱,肠内的微生态平衡破坏,促进了溶血性大肠杆菌在仔猪肠道内不断繁殖,产生毒素。经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后逐渐在仔猪体内积聚,引起毒血症,毒素积聚到一定程度,就引起仔猪发病,导致死亡。
    (二)母源性大肠杆菌性抗体因素 仔猪出生后,母源抗体的传递是通过小肠吸收以母乳而获得.母源性大肠杆菌性抗体在仔猪体内维持时间是7~35 d,所以断奶后易发病。
    (三)消化功能不健全 仔猪消化器官容积小,发育也不完善,胃不分泌淀粉酶,小肠和胰脏分泌的消化酶也很少,不能充分消化吸收饲料中的营养物质,未被消化的蛋白质(尤其是植物性蛋白质)进肠道后引起过敏反应,肠绒毛受到损伤,消化功能下降造成消化不良和腹泻,再则未被消化的蛋白质、淀粉及未能被吸收的氨基酸在肠道内又成为细菌良好的培养基,使微生物菌群发生改变,某些溶血性大肠杆菌大量增殖并产生毒素形成致病因素,又因仔猪母源抗体来源终止,自身免疫系统尚未健全,抗体水平降低,细胞免疫受到抑制,抗病力减弱,不能有效抵抗病菌及中和毒素,引起猪水肿病发生。仔猪阶段.,猪胃肠内缺乏胃蛋白酶和游离盐酸,难以消化蛋白质,特别是植物性蛋白质。如饲料中添加过多的豆粕,由于豆粕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和植物凝血素,后者会损伤小肠绒毛,一旦绒毛被损伤便会降低蛋白质的吸收,前者则抑制胰蛋白酶的活性,引起蛋白质分解吸收,一般情况下初喂这些饲料还不至于发病,到中后期,由于蛋白质不能彻底分解,使肠内容物腐败、发酵,刺激肠末梢感受器蠕动增强,从而引起腹泻、消化不良。继而发生水肿病,因营养过剩而引起的水肿病多数归于死亡。
    (四)断奶对猪的应激 随着日龄的增长,仔猪肠胃内的消化酶不断增加,但由于断奶应激,各种消化酶的活性有所下降。从而使消化生理功能失调,导致肠道菌落失调。而早期断奶应激可降低仔猪体内循环抗体的水平。抑制细胞免疫力,从而导致溶血性大肠杆菌过度繁殖产生毒素,被机体吸收后而发生水肿。
    (五)饲料因素目前,有的饲料厂家为追求高蛋白、高产出的精饲料,使得饲料蛋白水平过高,而早期断奶仔猪的消化生理特点决定了对植物性蛋白质的消化能力差,较多饲料蛋白进入肠道后发生腐败,对消化器官组织发生伤害,导致消化不良和腹泻,未消化的蛋向质或未被吸收的氨基酸进入肠道后,导致肠道微生物区系的紊乱而利于本菌繁殖产生毒素,诱发该病。饲料中维生素E、硒的缺乏;维生素E和硒在机体内共同参与机体的抗氧化防御体系,保护细胞和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免受脂质过氧化物游离基的破坏,两者有复杂的补偿和协同作用,机体缺乏时,免疫器官正常结构遭到破坏,抗病力减弱,引起仔猪营养不良,消化酶活性降低,影响消化道正常生理机能,肠道菌群失调,从而为某些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增殖、附着和毒素产生与吸收创造了条件。
    (六)饲养条件 仔猪的生活都有一定的规律性,严防突然改变饲养条件及饲养方式,尤其在某些关键时刻更应该注意,如:断奶前后,生喂料突然改为熟喂料,或熟喂料突然改为生喂料,不定时定量,忽饱忽饥,偶尔喂一顿酸食或喝一顿凉水等。因为这些条件极易使肠道微生物群发生平衡失调,导致溶血性大肠杆菌过度繁殖产生毒素,被机体吸收后而发生水肿。
    (七)其他因素 其它诱因如某些猪场仔猪过早断奶、环境改变、疫苗接种、气候突变、运输、冷热刺激等应激原刺激仔猪机体也能使其对病原菌的抵抗力减弱,就引发了消化不良和腹泻,致使肠道正常菌群体系失调,也就导致大肠杆菌等有害菌大量繁殖,造成水肿病的发生。
    二、仔猪水肿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仔猪水肿病主要发生在断乳前后的仔猪,尤其是某些猪场仔猪生长快、体质健壮和饲喂蛋白质含量较丰富的仔猪易感染。该病的发生季节性不强,但以春、秋、冬及天气骤变时多发。发病后,常反复不断流行,可蔓延至全窝、附近猪圈及全村,呈现较强的传染性及地方性。发病率5%~30%,致死率高达90%以上。发病多是营养良好和体格健壮的仔猪,一般局限于个别猪群,不广泛传播。多见于春季的4~5月和秋季的9~10月.病的发生与饲料和饲养方式的改变,饲料单一或喂给大量浓厚的精饲料等有关。

上一篇:冬季猪病毒性腹泻的预防与治疗

下一篇:猪口蹄疫的防治方案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