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0-11-10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阳光畜牧网 - 小 + 大
本病在我国猪群中广泛存在,是由专性胞内劳森氏菌引起猪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又称猪回肠炎、猪增生性肠病,以回肠和结肠隐窝内未成熟的肠细胞发生根瘤样增生为特征。虽然发病率高,死亡率不高,也应高度重视对本病的防控,以减少经济损失。 1 当前的流行状况 病猪和带菌猪是主要的传染源,引进种猪不严格检疫,非常易带入隐性感染猪只,通过污染的饲料、饮水和环境,经接触由消化道传播,引起本病的发生。各种年龄的猪只均可发生感染,但是主要危害6~16周龄的生长育肥猪,其发病率为5%~25%,最高可达40%左右。病死率为1%~10%,有时可达40%。 据有关调查报告,发现中国猪群从保育开始至13周龄育肥阶段的流行率明显高于欧洲。本病的发生没有季节性,多呈散发流行。各种应激因素、饲养密度过大、药物使用不当、饲料营养不全、长期饲喂霉变饲料等,均可引发本病。当前,在许多病毒性疾病发生中常见本病的继发与混合感染,应引起关注。 2 症状特征 2.1 急性病例:4~12月龄的育肥猪多发生急性出血性增生性肠炎,表现为急性出血性贫血,严重腹泻,排出黑色柏油状稀粪。有的突然死亡,表现苍白,精神沉郁,喜卧地扎堆。妊娠母猪流产。 2.2 慢性病例:6~20周龄仔猪多发,表现为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消瘦、生长缓慢、粪软、拉稀,混有血液或呈焦油状粪便。病程长的呈贫血、营养不良、弓背弯腰、站立不稳、行动无力、生长受阻,病程可达一年左右。 3 病理变化 剖检可见小肠、回肠、结肠及盲肠肠管涨满变粗,肠壁增厚,肠内充有液体或血凝块。浆膜下和肠系膜水肿,淋巴结肿大,颜色变浅。肠黏膜表面湿润、无黏液、出血、有弥漫性、坏死性炎症。受感染的肠黏膜脱落后进入纵向或横向皱褶深处,类似大脑的脑回。 4 防控技术 4.1 自繁自养 尽可能少引入猪只,不从外引进种猪,避免带入传染源。一旦引入传染源后猪场很难净化和根除本病。 4.2 全进全出 猪舍猪只全部出栏后,要彻底清扫干净,反复用水冲洗干燥后进行消毒,反复3次,空舍3天后再进入新的猪群,避免疾病交叉传播。 4.3 加强生物安全措施 肠道疾病的发生多数与饲养环境、卫生条件、各种应激因素与管理有关,因此,加强生物安全措施十分重要。猪舍要保持清洁卫生,干燥,通风良好,冬暖夏凉;定期消毒,清除粪便与污水,防制病原繁殖,可减少疾病的传播。 4.4 保证猪只的营养水平,饲喂全 价饲料,严禁使用发霉变质的饲料,饮用清洁水。 4.5免疫预防 猪回肠炎弱毒活疫苗(胞内劳森氏菌苗):仔猪2~3周龄或仔猪断奶前1周免疫1次,每头口服1头份;新购入仔猪可在购入后7天免疫1次,每头口服1头份。免疫保护期可达22周。口服疫苗前后各3天不要使用抗菌药物。 4.6 药物预防 方案1:泰妙菌素150~200克、金霉素400~500克、抗菌肽300克,拌入1吨料中,连续饲喂12天; 方案2:林可霉素100克、壮观霉素50克、溶菌酶800克,拌入1吨料中,连续饲喂12天; 方案3:细菌素100~120克、加立健500克、泰乐菌素300克,拌入1吨料中,连续饲喂12天。 4.7 治疗方案 方案1:穿心莲注射液(每千克体重0.2毫升),加排疫肽(主要成分免疫球蛋白,每50千克体重1毫升,重症加量),混合肌注,每日1次,连用3~5天;同时肌注林可霉素注射液(每千克体重10~30毫克),每日1次,连用5天;每天口服杨树花口服液2次,小猪每头2毫升,中猪每头3毫升,大猪5毫升。 方案2:双黄连注射液(每千克体重0.2毫升),加倍健(每60千克体重1毫升,重症加量),混合肌注,每日1次,连用5天;同时肌注复方强力霉素注射液(每千克体重0.1毫升),或者肌注30%氟苯尼考注射液(每千克体重0.1毫升),每日1次,连用5天;每天口服止痢宝口服液2次,小猪2毫升,中猪4毫升,大猪5毫升。 腹泻严重者,体弱消瘦者,要进行支持治疗。如静脉或腹腔注射10%葡萄糖溶液100~300毫升,加10%维生素C3~8毫升,维生素B1(每千克体重25毫克),混合使用;病猪体温低下时,加注10%樟脑磺酸钠注射液,每头2~10毫升。 治疗时,应通过注射途径给药,经饲料或饮水给药难于获得治疗量的药物;早治疗,用药时间适当延长,疾病的后期用药效果不佳;抗生素易产生耐药性,定期更换治疗与保健用药,以保证预防与治疗的效果。 |
上一篇:预防猪传染病的“三部曲”
下一篇:猪圆环病毒病的诊疗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