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保障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安全为核心,以促进产业链各环节协调发展为根本,推动科技进步,转变发展方式,夯实奶业基础,强化乳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快建设现代奶业,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乳品消费需求。 切实保障奶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着眼当前和立足长远相结合。既要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奶农和企业渡过难关,恢复消费信心,稳定奶业生产;又要立足长远,着力强化奶业发展基础建设,解决制约奶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全面提高科技含量和产业素质,促进产业升级。 ——市场调节和政府扶持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利用市场机制,推动企业和奶农提高自身素质,促进产业升级。同时,通过政府扶持,帮助企业和奶农克服困难,增强奶业抗御风险的能力,保护奶业基本生产能力,巩固奶业发展的基础,加快转变奶业发展方式。 ——强化监管和规范引导相结合。把保障乳品质量安全放在优先地位,坚定不移推进乳品行业清理整顿,全面加强以质量安全为核心的制度建设,消除产业链各环节的监管漏洞。规范市场秩序,鼓励企业和奶农建立各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构建互利共赢的产业化经营新格局。 ——突出重点与全面发展相结合。扶持奶业重点产区,发挥区域优势,提高准入门槛,培育骨干企业,促进养殖、加工与消费协调发展。同时,兼顾地方品种和民族特色,实现奶业全面发展,满足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二)基本目标 ——生鲜乳生产能力稳定增长。2013年,全国奶牛存栏达到1500万头,奶类产量达到4800万吨,成母牛平均单产水平提高到5.7吨;100头以上奶牛规模养殖比例达到35%,奶牛粗饲料质量显著提高。奶水牛和奶山羊发展取得突破。 ——乳品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高。生鲜乳生产符合《生鲜乳生产技术规程(试行)》,乳制品企业实行《乳制品企业良好生产规范(GB 12693)》,婴幼儿乳粉生产企业全面实施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GB/T 27342)管理,质量安全保障机制更加健全,产品质量全部符合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的要求。 ——生鲜乳收购站全面规范。2013年,生鲜乳收购站100%实现持证收购和标准化管理,偏远牧区、山区的牛奶收购点和山羊奶收购点100%纳入监管范围。 ——奶源生产和乳制品加工衔接更加合理。乳制品企业奶源基地和加工产能合理配置,符合《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的要求。2013年乳制品企业稳定可控奶源达到70%以上,初步建立生鲜乳质量第三方检测体系。 ——乳制品流通条件进一步优化。2013年,生产经营低温产品的乳制品企业拥有完善冷链体系的比例达到90%以上。配送网络覆盖全部中小城市和90%以上乡村。 ——乳品消费群体不断壮大。全国城镇居民人均乳品消费不断提高,农村居民人均乳品消费大幅度增长,“学生饮用奶计划”在全国中小学校的覆盖率进一步提高。 三、保障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任务和建设重点 (一)优化奶业区域布局 根据市场需求、资源环境、消费习惯和现有产业基础等因素,重点发展五大奶业产区,建立生产、加工、销售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五大奶业产区以加快奶牛品种改良,加强优质饲草料生产,提高奶牛单产水平,发展适度规模标准化养殖为重点,不断提高奶牛生产水平和养殖效益;按照《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合理布局加工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全面提升乳制品质量,不断提高乳制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基本实现奶源基地建设和乳制品工业协调发展。 ——东北内蒙古产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等4省(区),以培育奶牛大户(家庭牧场)、规范化养殖小区、适度规模养殖场为重点,重点发展乳粉、干酪、奶油、超高温灭菌乳等,根据市场需要适当发展巴氏杀菌乳、酸乳等产品。 ——华北产区包括河北、河南、山东、山西等4省,在发展规模养殖场(小区)的同时,兼顾奶山羊生产,探索资源综合利用新模式,重点发展乳粉、干酪、超高温灭菌乳、巴氏杀菌乳、酸乳等产品。 ——西部产区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和西藏等6省(区),着力发展奶牛规模养殖场(小区),培育山羊奶、牦牛奶、马奶、驼奶和驴奶等特色奶源基地,扩大优质饲草饲料种植,推广舍饲、半舍饲养殖,重点发展乳粉、干酪、奶油、干酪素等乳制品,适度发展超高温灭菌乳、酸乳、巴氏杀菌乳等产品,鼓励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乳制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