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弧菌性肝炎是由弯曲杆菌引起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本病多发开产前后的母鸡。病鸡和带菌鸡是主要传染源,通过其粪便污染饲料、饮水、用具及周围环境,经消化道感染健康鸡,多为散发或地方性流行该病缓慢发生,以肝出血、坏死性肝炎伴有脂肪浸润,高发病率、低死亡率,呈慢性经过为主要特征。各次发病后的病变有差异,本病常与鸡马立克氏病、新城疫、支原体病以及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等混合感染,大大增加了鸡群的死亡率,该病给蛋鸡养殖业带来极大的损失。 1 发病情况 2009年7月25日,某养鸡户带共饲养罗曼褐壳蛋鸡商品代2500只,20周龄成活率97.6%,21周开产,到24周发现有部分鸡精神沉郁,以肝出血、坏死性肝炎伴有脂肪浸润,心脏扩张,心肌变性,脾肿大,肌胃和腺胃浆膜下条纹状瘀血,肾肿大,苍白,产蛋下降,卵巢变性等症状,并有部分鸡只死亡。经诊断为弧菌性肝炎,用药后控制了病情的蔓延,鸡群恢复了正常生产。 2 临床症状 病鸡精神沉郁,呆立不动,食欲减退,喜饮水,腹泻,排出黄褐色糊状继而水样粪便,羽毛松乱,鸡冠苍白,呈鳞片状皱缩,逐渐消瘦,产蛋率下降、软皮蛋、沙皮蛋增多,有的鸡冠苍白、腹围肿。 3 病理变化 本病的病变特征是肝肿大、退色、发生实质变性而呈现星状黄色坏死,质地脆弱,肝脏包膜有不规则出血,有的包膜下有血肿,有的腹水,心包炎,心肌苍白,有坏死点;肺瘀血,有局灶实变区,脾肿大,个别有出血点,肌胃和腺胃浆膜下条纹状瘀血,卡他性肠炎,空肠黏膜出血,肾脏肿胀、退色;卵巢变性,有的卵泡破裂,死鸡的子宫内有完整的鸡蛋。 4 实验室诊断 4.1 取病死鸡心血、胆汁涂片和肝、脾触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不同形态,能运动,无芽胞,革兰氏阴性的弯曲细长杆菌。 4.2 无菌采集胆汁接种于10%鸡血琼脂上,在10%CO2环境中培养24h,可见针尖大小、圆形、湿润、灰色透明、边缘整齐无溶血的菌落。镜检可见海鸥翼形或S状、球形或长螺旋状菌体,有单极鞭毛。 4.3 生化试验 纯培养物不发酵不氧化碳水化合物,M.R及V-P试验均为阴性,不能水解明胶或尿素,无脂酶活性,氧化酶阳性,不产生色素或靛基质。 4.4 动物回归试验 将纯培养物接种于5~8日龄鸡胚卵黄囊,接种后3~5日内鸡胚死亡,见卵黄囊及胚体出血。用尿囊液给雏鸡肌内注射0.5ml,接种后7~10d部分鸡只发病死亡。剖解死亡鸡只可见类似病变;取病死鸡心血、胆汁涂片和肝、脾触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同样的菌体。 4.5 血清学检查 可用试管凝集试验、间接血凝试验检查鸡血清进行诊断。 5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解变化以及实验室检查进行确诊,但要注意本病的肝脏病变症状应注意同沙门氏菌引起的伤寒和副伤寒、大肠杆菌引起的肝周炎病变,白痢病、肝破裂、脂肪肝出血综合症、包涵体肝炎等进行鉴别分析,最后做出诊断。 6 防治措施 6.1 加强饲养管理。保持鸡舍的通风和清洁卫生,保持鸡舍内合适的温湿度、饲养密度和光照。供给鸡只营养丰富的饲料,精心饲养。严格对鸡舍内外、饮水、饲料及用具等的消毒。 6.2 发病后治疗。隔离病鸡加强消毒的同时,用痢菌净(1:50000浓度)拌料饮喂,连喂5d,同时用2.5%浓度普杀平溶液1:500倍稀释饮水,连续饮用4d,隔日用复方禽菌灵,0.8%拌料,连用7d。病情严重的鸡只分别用磺胺喹恶啉0.04%和磺胺二甲氧嘧啶0.1%饮水,连用5d,同时用链霉素4万IU/kg体重肌注。用药后4d,剖检的死鸡可见肝脏颜色基本恢复正常,坏死病灶消失,盲肠扁桃体部位渗出减少,但心冠部仍有较多黄色胶冻样渗出物。用药后第5d死鸡明显减少,至第8d停止死亡。最后控制了病情的蔓延,鸡群恢复了正常 7 小结 通过本病的诊治,充分说明早防治早治的重要性,呋喃唑铜对本病疗效确实,但本病易复发,应坚持用两个疗程。本病应用禽霍乱、白冠病等作鉴别诊断,做好防治寄生虫病等作鉴别诊断,做好防治寄生虫病的工作有利于防治本病。鸡弧菌在鸡肠道中的无症状带菌率相当高,可达到50%~90%,常成为其它疾病的并(继)发症,如寄生虫病、大肠杆菌病、鸡痘、马立克氏病、支原体病等感染,该菌可能起着兼性致病菌的作用。不良环境、应激反应因素和其他疫病,能使潜伏感染变成爆发感染。所以平时除注意消毒,搞好清洁卫生,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应激因素存在外,还应在饲料中定期添加抗菌药,提高鸡群的抵抗力,控制寄生虫病及其他疾病是,才能有效控制鸡弧菌性肝炎。另外,本病的肝脏病变症状应注意与并注意与鸡马立克氏病、沙门氏菌病、淋巴白血病等(肝肿大但不出血病例)和脂肪肝综合征、肝中毒等(肝破裂出血病例)相区别,作细菌培养,搞好鉴别诊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