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猪瘟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致死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厌食、腹泻与便秘相间,最后衰竭、死亡。猪瘟具有高度接触传染性,流行广泛,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危害极大。农业部将其列为一类动物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传染病。 防控措施:应采取免疫预防和淘汰感染猪相结合的综合防控措施。 1. 加强监测,及时发现带毒猪并立即扑杀,建立新的无带毒健康种猪群,培育健康后代。 2. 强化免疫,提高群体的抗病能力。 3. 疫情处置,发生疫情时,要按照“早、快、严、小”的原则,严格隔离,彻底消毒,强制免疫,严防疫情扩散。 (六)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又名猪蓝耳病,PRRS)病毒变异株引起的一种猪急性、高热性、高致病性传染病,不同年龄、品种和性别的猪均可发生,但以妊娠母猪和仔猪最为常见。该病以母猪发生流产,死胎、弱胎、木乃伊胎以及仔猪呼吸困难、高死亡率等为主要特征。农业部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 防控措施: 1. 加强猪群的饲养管理、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降低应激因素、保证充足的营养、增强猪群抗病能力。 2. 科学免疫,用农业部批准生产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依照规范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 3. 加强流通监管,杜绝病猪流通。 4. 加强疫病检测,建立无病害健康种群。 5. 疫情处置 一是发现疫情及时上报;二是封锁疫区、扑杀病畜、隔离同群畜;三是严格消毒;四是紧急预防接种。 (七)牛病毒性腹泻 牛病毒性腹泻又称黏膜病,是由病毒性腹泻所引起的牛的一种传染病。家畜中牛、羊、鹿、猪均可感染本病。患病动物和带毒动物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直接或间接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也可通过胎盘感染本病。新疫区急性病例较多,死亡率高达90%~100%,发病牛以4月龄~18月龄居多。老疫区急性病例少,发病率和死亡率较低。冬末和春季发病率较高。潜伏期7天~14天,多数隐性感染。 防控措施:以预防为主,加强检疫,目前无特效疗法。 1. 免疫原则 本病高发区对奶牛接种疫苗是预防该病的措施之一。用猪瘟疫苗免疫,成年母牛使用4头份、犊牛使用2头份,其他成年牛使用6头份。 2. 常规治疗 常规药物主要是抗菌素和磺胺类药物,对伴随此病的继发细菌感染有效。对体温升高病牛曾用抗生素,补糖,补水,补碱等治疗,终以死亡结束。 3. 预防措施 一是对无病牛场,应坚持自繁自养原则,欲引进奶牛时,不从病牛区购牛,严禁将病牛引入场内;应加强公牛检疫,不使用有病公牛及病牛的精液;定期对全群牛进行血清学检查;对奶牛饲养区要采取严格的卫生措施,病牛场与健牛场实行隔离,严禁病牛场人员进入健牛场,防止将病带入。二是对发病牛场,及时隔离发病牛,人和健康牛要远离污染的饲料和水源,避免人与病牛接触。可使用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对症治疗。 |
上一篇:现代养猪瓶颈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