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床解剖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五方面: 一、快速诊断疾病 通过解剖病死猪,可直接观察器官病变,如肺部炎症、肝脏损伤、肾脏出血等,快速判断疾病类型。例如,猪瘟常表现为肾脏“麻雀肾”、脾脏肿大;口蹄疫可见“虎斑心”;圆环病毒病导致肺萎缩、肾脏白斑等。这些典型病变能帮助兽医在实验室检测前初步诊断,为后续治疗和防控提供方向。 二、指导防控措施 明确病因后,可针对性制定防控方案。如确诊为细菌感染,可选择敏感抗生素;若为病毒感染,需加强疫苗接种和生物安全措施。同时,解剖还能发现是否存在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避免单一治疗方案的局限性。 三、评估疾病传播风险 观察病猪的病变范围和程度,判断疾病是否处于暴发期或隐性感染阶段。若多数病猪出现相似病变,提示疾病可能已广泛传播,需立即采取隔离措施、消毒环境,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 四、积累数据与经验 规范的解剖记录可帮助猪场建立疾病数据库,分析不同季节、批次的发病规律,优化饲养管理。例如,发现某阶段猪群易感染特定疾病,可提前调整饲料配方、加强环境控制,降低发病率。 五、辅助实验室检测 解剖时采集的组织样本(如肺、肝、脾等)可送中心实验室进行病原检测、药敏试验等,提高检测准确性。同时,解剖结果能为实验室检测提供大致方向,减少盲目性。 需要注意,解剖需严格遵守生物安全规范,避免交叉感染。若涉及人畜共患病(如炭疽),需谨慎操作并及时报告。 | 猪场临床解剖记录表 | | 剖检时间: | 剖检人: | 记录人: | | 个体信息 | 耳号: 品种: 日龄(阶段): 所在栏舍: | | 病史描述 | | | 流行病学调查 | 猪只体温: 同群猪发病比例: 死亡率: 发病日龄: | | 主要临床症状 | | 整体外观状况 | 精神:□未见异常 □亢奋 □萎靡 □其他 呼吸: □未见异常 □腹式呼吸 □咳嗽 □呼吸异常音 □其他 毛色:□光顺 □粗乱 □其他 皮肤:□未见异常 □外伤 □结痂 □苍白 □出血斑/点 □疹块 □脓包/化脓灶 □血/水疱/疱疹 肌肉:□丰满有弹性 □消瘦 □其他 可视黏膜:□未见异常 □充血/出血 □苍白 □其他: 尸体变化:□尸斑 □尸僵 □尸腐 □其他 口腔: 鼻孔: 肛门: 阴门: 乳房: 包皮: 其他(描述): | | 剖检病理变化 | | 胸腔 | 胸水 | 未见异常、增多、减少、浑浊、清亮、黄色、绿色、红色、其他: | | 心脏 | 未见异常、绒毛心、心肌变性/坏死/梗死、出血、虎斑心、心室扩张、心肌柔软、其他 | | 心包 | 未见异常、出血、心包积液、心包黏连、心包积液胶冻样、其他: | | 肺脏 | 未见异常、水肿、淤血、充血、出血点/斑、间质增生、变性、坏死、炎症、寄生虫、其他 | | 肺门淋巴结 | 未见异常、充血、出血、肿胀、卡他性炎症、大理石样变、其他: | | 腹腔 | 腹水 | 未见异常、增多、减少、浑浊、清亮、黄色、绿色、暗红色、其他: | | 小肠 | 未见异常、肠壁充血/出血、肠壁变薄、胀气、寄生虫、其他: | | 大肠 | 未见异常、肠壁充血/出血、肠壁变薄、胀气、寄生虫、其他: | | 肝脏 | 未见异常、肿大、充血、出血点、苍白、表面白点、表面渗出物、变性、坏死、寄生虫、红棕色胆汁、胆汁浓稠、胆囊内膜出血、胆囊结石、其他: | | 胃 | 未见异常、胃壁充血/出血、肿瘤、胃内凝乳块、胀气、其他: | | 膀胱 | 未见异常、膀胱壁充血/出血、其他: | | 脾脏 | 未见异常、肿大、充血、出血、梗死/边缘梗死、其他: | | 脾所属淋巴结 | 未见异常、充血、出血、肿胀、炎症、变性、坏死、其他: | | 肾脏 | 未见异常、肿大、充血、出血点、苍白、表面白点、表面渗出物、变性、坏死、寄生虫、其他: | | 胰脏 | 未见异常、充血、出血、肿胀、炎症、变性、坏死、其他: | | 肠系膜淋巴结 | 未见异常、充血、出血、肿胀、炎症、变性、坏死、其他: | | 髂内淋巴结 | 未见异常、充血、出血、肿胀、炎症、变性、坏死、其他: | | 扁桃体 | 未见异常、充血/出血、肿胀、炎症、变性、坏死、其他: | | 喉头 | 未见异常、出血点、充血、其他: | | 气管 | 未见异常、充血/出血、炎症、变性、坏死、其他: | | 食管 | 未见异常、充血/出血、肿胀、炎症、变性、坏死、其他: | | 下颌淋巴结 | 未见异常、充血/出血、肿胀、炎症、变性、坏死、其他: | | 颅腔 | 未见异常、脑膜出血、脑回充血/出血、卡他性炎症、其他: | | 关节 | 腕关节/髋关节/跗关节肿胀、关节液清亮、浑浊、化脓、关节肿大、脓包、硬质结节、其他: | | 主要病因分析(解剖人员描述/小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