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猪价大幅下跌 30%!行业陷入 “冰火两重天” 困局 (一)价格剧烈波动,养殖端承受巨大压力 “猪周期” 的剧烈波动,使生猪养殖行业再次处于关键转折点。9 月第 3 周,全国生猪市场价格急剧下降,平均价格降至 13.85 元 / 公斤 ,与 6 月高点相比大幅下跌 18%。这一价格走势对养殖户造成沉重打击。与此同时,生猪期货加权指数也创下年内新低,市场弥漫着浓厚的悲观情绪。 价格持续下跌,给养殖企业带来日益沉重的资金压力。据不完全统计,截至 2025 年 6 月末,22 家上市猪企负债合计达 3720.47 亿元,整体负债率为 57.77%。其中,天域生物、新五丰和金新农 3 家企业负债率超过 70%,财务状况严峻。部分企业短期负债规模达到现金储备的 32 倍,资金链断裂风险极高,整个行业运营如履薄冰。 (二)盈利周期逆转:从 “15 个月持续盈利” 到 “周均亏损 200 元 / 头” 回顾过往,生猪养殖行业曾经历一段繁荣的 “黄金时期”。从 2024 年 5 月至 2025 年 7 月,生猪养殖连续 15 个月保持盈利,前 7 个月出栏生猪头均盈利 108 元。彼时,养殖户收获颇丰,行业呈现繁荣景象。然而,进入 9 月,市场形势突变,自繁自养周均亏损 24.44 元 / 头,外购仔猪育肥亏损更是扩大至 199.31 元 / 头。短短一个月,行业从盈利高峰跌入亏损谷底,超过 65% 的养殖户陷入亏损,曾经的繁荣迅速消逝,行业陷入 “周均亏 200 元 / 头” 的艰难境地。 二、上市猪企 “换帅潮”:压力之下的战略重构 (一)核心高管密集变动,释放转型信号 在猪价持续低迷、行业压力不断增大的背景下,多家上市猪企出现 “换帅潮”,核心高管密集更迭,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天邦食品副总裁严小明,在公司预重整阶段发挥关键作用,于 9 月 19 日因个人家庭原因辞职 。严小明在天邦食品任职多年,凭借丰富经验和卓越能力,对公司发展贡献显著。他的离职给公司带来诸多不确定性。天邦食品此前已连续两年亏损,负债率达 68.7%,正处于战略转型关键期。严小明离任后,市场对公司战略执行的连续性表示担忧,公司后续如何应对变化、重新布局战略成为投资者关注焦点。 天域生物原副董事长兼总裁史东伟因个人规划退休离任,实控人罗卫国通过定增 4.65 亿元实现对公司的绝对控股。这一变动源于天域生物连续五年亏损、负债率高达 75.91% 的艰难处境。在此困境下,公司同步淘汰高负债低效产能,试图通过一系列变革实现业绩逆转 。 神农集团聘任具有投行背景的闫瑾出任财务总监,发力资本运作领域。闫瑾丰富的财务和投行经验,被视为公司破解资金困局的关键。上半年,神农集团流动比率仅为 0.82,短期偿债压力巨大,此次人事变动彰显公司强化资本运作、缓解现金流压力的决心 。 (二)换帅背后的深层逻辑:从 “规模扩张” 到 “效率优先” 头部企业的换帅潮并非简单的人事变动,背后蕴含深刻的战略调整逻辑。在猪价高企、市场前景良好时期,各大猪企将战略重点置于规模扩张,不断扩大产能,抢占市场份额。然而,随着市场供需关系改变,猪价持续下跌,这种粗放式规模扩张模式弊端渐显,企业面临巨大成本压力和市场风险。 如今,在行业困境下,猪企深刻反思,将战略重心从 “规模扩张” 转向 “效率优先”。换帅成为实现这一战略转变的重要手段。新上任管理者通常具备更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创新管理理念,能够带领企业在降本增效、产能优化等方面取得突破。 以牧原股份为例,其能繁母猪存栏从年初的 362 万头降至 343 万头,计划年底再减 13 万头,主动调减产能以适应市场变化。同时,公司不断优化养殖流程,提升养殖效率,有效控制成本。天康生物在副总经理郑东生离任后,加速淘汰 PSY 低于 20 头的低效母猪,致力于将育种效率提升 15%,通过优化猪群结构提高生产效率,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 这些举措表明,猪企已认识到,当前市场环境下,单纯规模扩张不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只有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才能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立足。换帅潮是猪企在战略转型道路上的坚定步伐,是对市场变化的积极应对,也是寻求突破、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
上一篇:生猪产业迎史上最严调控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