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固体粪污堆肥技术。向固体粪污中添加蘑菇渣、腐熟堆肥等辅料,将含水率和碳氮比调节至适宜范围,通过定期翻堆和底部通风等方式,维持堆体处于好氧状态,促进微生物发酵降解有机物。有条件情况下,通过反应器堆肥、膜堆肥或密闭堆肥车间等方式,统一收集和处理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气体,降低堆肥过程甲烷和氨气等排放。现有研究表明,采用好氧堆肥处理固体粪污可降低 温室气体排放量20%—50%。 8. 优化液体粪污贮存技术。增加清粪频次,缩短舍内贮存时间,降低粪污贮存的外部温度。降水较少区域,在面积大的液体粪污处理设施上,可采用塑料材质的漂浮式覆盖物;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在液体粪污贮存设施上加盖、覆膜、建棚。在液体粪污中添加无机酸(如硝酸、硫酸、磷酸)、有机酸(如乳酸)、或酸性化合物 (如过磷酸钙、磷石膏)等降低pH值,在抑制甲烷产生的同时,将 铵态氮稳定地保留在粪污中。现有研究表明,当液体粪污pH值小于5.5,可分别减少甲烷、氧化亚氮和氨气排放量60%、60%和50% 。 9. 沼气收集利用技术。建设沼气工程,以畜禽粪污为原料,通过厌氧发酵产生甲烷进行回收,作为能源使用或用于提纯生物天然气等,避免向大气中直接排放,可替代化石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现有研究表明,存栏1头猪产生的粪污进行沼气回收利用并替代燃煤,每年约可减少0.5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排放。 10. 畜禽粪肥覆盖还田技术。按照《畜禽粪肥还田技术规范》(GB/T 25246-2025),将达到还田标准的畜禽粪肥进行农田利用,与耕作措施结合或通过注射施用等方式,将粪肥施用于土壤表面以下3—30厘米处,减少在土壤表面停留时间,减小与空气接触面积。现有研究表明,适宜季节和土壤条件下,与喷灌、浇施等畜禽粪肥施用方式相比,注射式施肥、施用后覆土等方式可分别减少温室气体、氨气排放量10%—20%、40%以上。 三、工作要求 1. 细化减排技术措施。各地要根据不同区域、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畜禽养殖场特点,分解细化减污降碳技术措施,进一步增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让养殖场真正可学会用。 2. 加强减排效果宣传。深入了解养殖场减排需求,对实践中应用效果好的典型案例,加强总结提炼和效益分析,利用短视频等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营造良好的畜牧业减排氛围。 3. 夯实排放核算基础。积极与发展改革、生态环境、统计等部门对接,协同做好畜牧业碳排放统计核算等基础工作,为畜牧企业进入碳交易市场、开展碳足迹量化、做好碳标识认证等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