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标准

畜禽规模养殖场减污降碳技术指导意见

日期:09-24 作者:佚名- 小 + 大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见》《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实施方案》安排部署深入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减少养分损失,降低畜禽养殖过程温室气体、臭气等排放,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畜牧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制定本规范。

一、基本原则

1. 坚持保供优先。立足我国国情农情,在确保重要畜产品有效供给、综合生产效率持续提高的前提下,积极稳妥推进畜牧业减污降碳,助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2. 坚持成本可控。综合考虑节本增效与减污降碳,优先推广一批应用效果好、经济投入适度的低碳生产技术措施,有效降低畜禽养殖场生产成本。

3. 坚持协同推进。统筹推进畜禽养殖产业链协同降碳,加强温室气体和恶臭气体协同减排技术的研发与推介,逐步构建“双碳”目标下畜牧业减污降碳协同治理路径。

4. 坚持科技引领。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引导畜牧企业加强与科研机构合作,示范应用先进的减污降碳技术模式,提高企业自主减排能力。

二、减排技术

1.畜舍节能减排技术。根据畜禽生长需要,采用低碳循环的环境调控技术与设备,设计节能减排的畜舍结构,鼓励对现有畜舍通风、保温等技术工艺进行改造提升,实现舍内畜禽养殖温室气体减排。现有研究表明,养殖场每节约1度电可减少2.5公斤二氧 化碳当量排放量。

2. 低蛋白日粮配方技术。根据《仔猪、生长育肥猪配合饲料》(GB/T 5915-2020)、《产蛋鸡和肉鸡配合饲料》(GB/T 5916-2020),合理添加氨基酸等,降低日粮中粗蛋白含量,提高饲料氮利用效率,实现饲喂环节温室气体减排。现有研究表明,畜禽饲料 粗蛋白含量每减少一个百分点,粪尿中总氮排泄量可降低5%—10%,圈舍粪污贮存、粪污处理和粪肥还田的氧化亚氮排放量可减少10%左右。

3. 精准饲喂管理技术。依据畜禽不同阶段的生理特征,提供符合营养需求的日粮,应用自动化、智能化饲喂设备对个体进行精准投喂,根据采食量、体况特征等信息定期评估饲喂效果,确保日粮养分均衡。适当增加草食畜禽全株青贮玉米用量,采用过瘤胃和能氮平衡日粮配方技术,添加微生物制剂、酶制剂、植物提取物等饲料添加剂,改善瘤胃发酵环境,提升能量利用效率。现有研究表明,奶牛饲料中添加植物提取物,瘤胃甲烷的排放强度(甲烷排 放量/校正乳产量)可降低5%—29%。

4. 优化清粪管理技术。采用干清粪工艺的畜禽养殖场,尽量减少固体粪污进入液体粪污中;采用水泡粪工艺的畜禽养殖场,可缩短粪污舍内贮存时间。鼓励调整粪污设施构造形式,如减小粪污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可通过配置地沟风机等方式,适当降低粪沟空气温度。现有研究表明,采用V 型清粪技术可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30% — 50%。

5. 圈舍排出空气净化技术。对于机械通风的密闭式畜舍,在排风风机外侧安装喷淋装置、湿帘等湿式净化设施,通过喷洒弱酸性或含有次氯酸钠等氧化剂的液体进行过滤,其中酸性洗涤液pH值控制在6以下;排出空气可通过由木屑、秸秆等制成的生物质填料等进行吸收。现有研究表明,采用空气净化技术可降低排出空 气臭气强度50%以上。

6. 固液分离技术。对于固体粪污和液体粪污全量收集的生猪和奶牛养殖场,除进行厌氧发酵处理外,在无害化处理粪污前,可利用离心、压滤、筛网截留等方式,从液体粪污分离出富含有机物的固体部分,固液分离后,固体部分含水量小于75%,液体部分干物质含量小于2%。现有研究表明,与固液不分离相比,可减少液体粪污处理过程温室气体排放量30%—50%。

上一篇:2025年秋收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指导意见

下一篇:没有了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地址:河北省邢台市  |  电话:0319—3163003  |  

Copyright © 2025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授权使用


首页
分享
留言 搜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