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长期角度分析,四季度是传统的猪肉消费旺季,居民腌制腊肉、灌肠等习俗以及食品加工企业为春节备货等因素,都会拉动猪肉需求增长。从生猪生长周期推算,四季度适重猪源应有所增加,本应是供应大幅增长的时期。但三季度养殖端为降低亏损,积极降低生猪出栏重量,导致四季度大猪供应减少。养殖端察觉到市场大猪稀缺后,可能会采取压栏增重的操作,这将增加屠宰企业低价收购生猪的难度,白条猪肉供应可能较预期减少。综合以上因素,卓创资讯预计 2025 年四季度国内鲜品猪肉价格将低位小幅上涨,累计涨幅在 5% 以内,且价格高点难以突破 “十八元” 大关。 (二)进口猪肉:优势减弱促使价格回归合理区间 进口猪肉曾凭借价格优势在国内市场占据一定份额,但目前这一优势正逐渐减弱。2025 年 1 - 7 月,猪肉及副产品进口量同比增加 3.3%,大量进口导致港口库存处于高位。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仅 1 - 7 月猪肉进口量就达到 62.64 万吨,猪副产品进口量为 71.92 万吨。在年内进口产品销售不畅的情况下,如此庞大的进口量给进口商带来巨大库存压力。 反倾销措施对进口猪肉市场产生了更为不利的影响。商务部的初裁决定使得进口猪肉成本大幅上升,下游客户对高价进口猪肉的接受程度降低。进口商为减少库存积压、回笼资金,在四季度可能会采取降价促销的策略。预计进口猪肉价格将进入缓慢下跌通道,累计跌幅在 5% - 10%。曾经在国内市场颇受欢迎的欧盟肋排、猪脚等产品,因价格上涨,市场份额逐渐被其他产品取代。一些原本依赖欧盟进口猪肉的餐饮企业,已开始加速寻找巴西、美国等替代货源,这也促使进口市场面临渠道结构调整的局面。 四、产业链各环节面临不同境遇 市场分化使得产业链各环节从业者面临截然不同的处境。进口商面对反倾销带来的成本大幅增加,一方面积极与海外供应商协商分担保证金事宜,另一方面努力说服下游客户接受价格上涨,每日都在繁忙的业务沟通中应对各种问题。广州一位进口商表示:“当前每一笔订单都需要仔细核算成本,原本稳定的供应链被打乱,寻找替代货源并非短期内能够完成,只能逐步探索应对策略。” 餐饮企业经营者则在成本控制方面面临严峻挑战。依赖进口肋排的西餐厅,原本一道招牌烤肋排售价 88 元,利润可达 30 元,如今成本上涨后,利润缩水至不足 10 元,若提高售价又担心失去客源。某知名连锁西餐厅老板透露,为应对成本压力,已开始调整菜单,减少使用进口猪肉的菜品,推出一些以国产食材为主的新菜品。 养殖户面对不断下跌的生猪价格深感无奈。四川一位养殖户指着猪圈里的猪表示:“养殖一头猪需要投入饲料、防疫等各项成本,现在卖猪价格却越来越低,每卖一头都要亏损好几百元,难以判断还能坚持多久。” 为减少损失,不少养殖户不得不提前出栏,甚至忍痛淘汰部分母猪。 屠宰企业在平衡鲜冻库存方面也面临困难。既要应对鲜品猪肉低价抛售的压力,又要解决冻品库存积压问题。一些小型屠宰企业资金紧张,为尽快回笼资金,只能以低于成本的价格抛售冻货,陷入恶性循环。一位大型屠宰企业负责人称,企业正在积极开拓新的销售渠道,与电商平台合作,尝试直播销售等方式,期望缓解库存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政策层面已发布产能调控信号,25 家头部猪企被要求年底前合计减少 100 万头能繁母猪。这一举措可能为长期供需平衡带来转机,通过控制源头产能,从根本上缓解国内猪肉供应过剩问题,促使市场回归理性发展轨道。 进口猪肉在政策刺激下价格大幅波动,国产猪肉却因供应过剩陷入困境,这种冰火两重天的市场行情,本质上是全球供应链重构与国内产能周期相互作用的结果。对于从业者而言,进口商需警惕政策红利消退后价格回归对业务的影响,国产产业链则需在去产能与提高生产效率之间寻求平衡。四季度的猪肉市场究竟是反弹还是继续下行?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所了解的市场动态。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