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超市鸡蛋货架 “无抗” 成主流,价格翻倍却难寻统一标识 近期对超市的市场调研显示,鸡蛋货架布局发生显著变化。以往以散装鸡蛋为主的陈列区域,目前已被设计精美的盒装鸡蛋所占据,其中 “无抗” 标识在鸡蛋包装上尤为醒目。以盒马、永辉等大型连锁超市为例,“无抗” 字样在鸡蛋货架上随处可见。如 30 枚装无抗鲜鸡蛋售价 19.8 元,无抗富硒蛋 20 枚售价 19.9 元,普通无抗蛋每斤价格区间为 6 - 8 元,相较于散装鸡蛋,价格近乎翻倍。 消费者陈女士的疑问具有一定代表性:“包装上标注‘0 抗生素’‘无抗认证’,但有的公示地方标准,有的未作任何标注,难以判断其可靠性。” 通过市场走访发现,70% 的无抗鸡蛋仅标注 “无抗” 字样,仅有 15% 公示了第三方认证(如《无抗生素产品认证技术规范》)。此外,认证机构种类繁多,从 NSF 到地方协会,相关标准多达 43 项,然而目前尚缺乏全国统一标识。永辉工作人员表示:“无抗概念兴起后,散装鸡蛋的市场份额逐渐减少。” 无抗蛋销量同比增长 30%,但消费者常提出质疑:“缺乏统一标识,如何证明鸡蛋确实无抗?” 二、尴尬!标着 “无抗” 的鸡蛋,却检出兽药残留 尽管 “无抗” 概念在市场上广泛传播,但现实情况却不尽人意。今年 5 月,山东省市场监管局发布的抽检结果显示,青岛盒马销售的小町蛋业 “保洁无抗鲜鸡蛋” 被检测出含有地美硝唑(禁用兽药),且甲氧苄啶超标 30%,远超国家标准限定,这一结果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这并非个例。2025 年上半年,全国多地抽检数据显示,每 8 个标称 “无抗” 的鸡蛋中,就有 1 个被检测出兽药残留问题,占比高达 12%。“无抗” 鸡蛋频繁出现兽药残留问题,原因值得深入探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王哲鹏副教授指出,在利益驱动下,部分养殖场为降低疫病损失,违规使用禁用兽药,随后通过模糊 “无抗” 定义进行包装宣传。部分检测仅针对常见抗生素,忽视了一些小众但危害较大的药物;还有一些企业采用 “无抗养殖” 的模糊表述,掩盖生产环节中兽药使用的问题。 监管层面同样存在不足。此前,我国对卡巴氧、喹乙醇等隐蔽性较强的禁用兽药,缺乏统一、灵敏的检测手段,这为部分不良商家提供了可乘之机。直至 9 月 1 日,《禽蛋中卡巴氧和喹乙醇代谢物残留量的测定》国家强制标准正式实施,该标准采用先进的液相色谱 - 串联质谱法,能够精准检测出微克级别的药物残留,有效填补了关键的 “检测盲区”,使违规行为无处遁形。 三、专家拆局:“无抗鸡蛋” 其实是个 “商业概念”? 王哲鹏副教授表示:“严格意义上,‘无抗鸡蛋’目前尚无国家标准,更多是企业打造的营销标签。” 我国《GB31650 食品安全标准》明确规定,蛋鸡产蛋期严禁使用抗菌药物,因此,合规养殖的普通鸡蛋理应 “无抗”。当前的 “无抗认证” 多为地方标准或团体标准,如河南《无抗鸡蛋生产技术规范》、山东《无抗生素禽蛋认证要求》等,这些标准在检测项目和执行力度上存在较大差异。这意味着: 普通鸡蛋≠有抗:只要养殖场严格遵守产蛋期禁药规定,普通鸡蛋的抗生素残留风险与无抗蛋相当。 高价购买可能支付 “概念税”:无抗蛋在蛋白质、卵磷脂等营养成分上与普通蛋并无显著差异,其价格溢价主要源于包装和认证成本。然而,市场上仍存在部分小品牌利用 “无抗” 包装掩盖质量问题,甚至出现 “无抗鸡蛋检出禁用兽药” 的情况,这充分暴露了概念营销与实际品控的脱节。 四、9 月新规落地:给鸡蛋装上 “高精度安检仪”,消费者该咋选? 9 月 1 日,7 项兽药残留检测标准正式实施,这一系列标准被称为禽蛋界的 “最强安检”,为鸡蛋安全提供了三重保障: |
上一篇:“人造肉”的故事该怎么续写?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