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养猪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提高养殖效益与猪肉品质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育肥猪生长后期是猪只生长速度最快、饲料投入最多的关键时期,此阶段的营养调控与饲喂管理直接影响生猪出栏体重、料重比以及肉质。传统养殖模式下,采用“一刀切”的营养供给和饲喂方式,容易导致饲料营养与猪只实际需求不匹配,造成饲料浪费,养殖成本增加,同时也难以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猪肉的需求,因此,研究育肥猪生长后期的精准营养调控与饲喂管理技术,对于提高养猪生产效率、保障猪肉质量安全、促进养猪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育肥猪生长后期的生理特点与营养需求 1.1 生理特点 1.1.1 生长速度变化 育肥猪生长后期处于快速生长阶段,体重增长迅速,一般而言,在60~90 kg阶段,日增重可达800~900 g,而90~120 kg阶段,日增重略有下降,维持在700~800 g左右,这一阶段猪只肌肉和脂肪的沉积加快,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也发生相应变化。 1.1.2 消化系统发育完善 生长后期育肥猪消化系统已发育成熟,胃肠容积增大,消化酶活性增强,对饲料的消化吸收能力显著提高,但猪只对饲料品质和营养平衡性更为敏感,不合理的营养供给易引发消化功能紊乱,影响生长性能。 1.1.3 脂肪沉积加速 该阶段猪只脂肪代谢活跃,脂肪沉积速度加快,脂肪占体重的比例不断上升,脂肪过度沉积不仅会降低饲料转化率,还会影响猪肉品质,导致肉质变劣,因此需要通过精准营养调控,合理控制脂肪沉积。 1.2 营养需求 1.2.1 蛋白质需求 蛋白质是猪只生长发育的重要营养物质,对肌肉生长和组织修复至关重要,在生长后期,随着猪只生长速度变缓,蛋白质需求相对降低,一般来说,60~90 kg阶段,饲料中粗蛋白含量可控制在 16%~17%;90~120 kg阶段,粗蛋白含量可调整为14%~15%,同时,要注重氨基酸的平衡,尤其是赖氨酸、蛋氨酸等必需氨基酸的供给,以提高蛋白质的利用效率。 1.2.2 能量需求 能量是维持猪只生命活动和生长发育的基础,育肥猪生长后期对能量需求较高,但过高的能量水平会导致脂肪过度沉积。通常,饲料中代谢能水平在60~90 kg阶段保持在3.2~3.3 Mcal/kg,90~120 kg阶段维持在3.1~3.2 Mcal/kg较为适宜,合理的能量蛋白比对于提高饲料转化率和猪肉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1.2.3 矿物质与维生素需求 矿物质和维生素虽然在猪只体内含量较少,但对维持正常生理功能不可或缺,钙、磷是骨骼发育的重要元素,在生长后期需保证充足供应,且钙磷比例应保持在1.2~1.5:1,此外,维生素A、D、E等对猪只免疫力、生殖性能和肉质改善有重要作用,需根据猪只生长阶段进行精准添加。 |
上一篇:影响仔猪成活率的四大要点
下一篇:夏季猪场的蚊蝇危害及管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