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抱团发展与联合体 企业组建联合体成为行业发展新趋势,这是企业应对市场竞争、提升行业整体发展水平的重要举措。益客集团联合肉鸭产业链 8 家企业组建鸭高创(山东)咨询有限公司,打造肉鸭产业一体化发展平台。该联合体汇聚多家肉鸭育种企业和父母代种鸭企业,整合各方资源和优势。在育种方面,各企业共享技术和经验,共同开展科研攻关,加快育种进程,提高种源质量;在市场方面,通过联合采购、联合销售等方式,降低采购成本和市场风险,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联合体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建设,通过发展肉鸭产业,带动周边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为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作出积极贡献。 (三)产能与种源的自主可控 1. 产能的快速提升 我国肉种鸭企业产能实现从依赖国外引种到自主占据市场主导的转变,这是我国肉种鸭产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2017 年之前,我国白羽肉鸭种业市场被英系樱桃谷肉鸭、法系奥白星肉鸭、美系枫叶鸭主导,祖代和父母代产能基本受国外引种量控制,国内企业产能缺乏自主性,面临引种成本高、引种渠道不稳定等问题。 2017 年首农集团和中信集团联合收购英国樱桃谷农场有限公司,使樱桃谷肉种鸭完全实现国内繁育和推广,打破国外对我国白羽肉鸭种源的垄断。此后,内蒙古塞飞亚、安徽强英等企业相继推出自主培育的快大型白羽肉鸭品种,进一步增强国内种鸭企业产能。如今,快大型白羽肉鸭祖代产能主要集中在内蒙古塞飞亚、广西桂柳牧业、山东中新食品等 6 家企业,这些企业持续供种能力稳步增强,能稳定满足国内市场对种鸭的需求,保障肉鸭产业稳定发展。 2. 种源自主可控的实现 从具体数据看,种源自主可控成果显著。2023 年白羽肉鸭平均在产存栏量约为 52.84 万套,其中国内自有白羽肉鸭品种平均在产存栏量约 50.06 万套,占祖代白羽肉鸭存栏总量的 94.74% ,充分表明国内自有品种在市场中的主导地位。 种源自主可控对我国肉鸭产业安全稳定发展意义重大。避免因国际形势变化、疫病流行等因素导致种源供应中断风险,确保肉鸭养殖企业能持续稳定获得优质种鸭,保障市场鸭肉稳定供应。同时,有利于我国肉鸭产业自主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企业可根据国内市场需求和养殖环境,培育更适合的品种,提高产业竞争力。 (四)繁殖技术的持续创新 育种企业紧密围绕市场需求,对种鸭进行定制研发和持续迭代,在多个关键领域取得技术进展和创新成果。 在抗病育种方面,通过基因编辑、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先进技术,深入研究肉鸭抗病基因,培育具有更强抗病能力的品种。例如,中畜草原白羽肉鸭在选育过程中,成功创建抗鸭甲肝病毒的肉鸭新品系选育技术,建立肉鸭抗病新品系,有效提高后代抗病能力,降低养殖过程中疫病发生率。 在繁殖性能提升上,研发团队不断探索优化种鸭繁殖技术,提高种鸭产蛋率、受精率和孵化率。通过调整饲料配方、优化养殖环境和繁殖管理等措施,一些品种的种鸭产蛋率提高约 10%,受精率达到 90% 以上,大大提高种鸭繁殖效率。 在提高饲料转化效率方面,利用先进营养调控技术和精准饲养技术,根据肉鸭不同生长阶段营养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饲料配方,提高饲料利用率。一些自主培育品种,饲料转化效率比传统品种提高约 15%,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这些繁殖技术创新成果,为我国肉种鸭行业发展提供强大技术支撑,推动产业升级和发展。 |
上一篇:生猪养殖“繁殖困局”大破解
下一篇:解锁后备母猪入群管理的增效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