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中兽医药理论指导评审评价体系正逐步建立

日期:07-14 作者:苏富琴 王学伟- 小 + 大

“肺热咳喘”“湿热泄泻”“脾胃虚弱”“外感风寒”“外感风热”5个证候是畜禽疾病的常见证候,而靶动物猪、牛和鸡又是畜牧养殖的主要品种,系列证候类中药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突出了中兽医药理论特色,明确了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兽药研发理念,在实现兽用中药现代化的进程中,促进了中兽医药的传承创新发展。“这不但为兽用中药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也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对保障畜牧养殖供应、稳定产业发展、保障大食物安全、减少细菌耐药性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梁先明说。

独特资源,展现中国“替抗”范式

兽用中药具有悠久的应用历史,是我国的原创科技资源,历版《中国兽药典》收载的中药制剂的主治部分主要以证候进行表述。近年来新兽药注册审批产品注重“病证结合”,按照增强免疫、抗菌抗炎、抗病毒、抗寄生虫、促生长等现代理论研发的产品应用,也与中兽医证候相关,对应中药扶正固本、补肾健脾、清热解毒、燥湿止痢、祛湿杀虫等基本功效。中兽医证候理论、临床诊断标准与疗效评价标准的运用,充分体现了兽用中药的国际范式。

在全球应对微生物耐药性的重要历史阶段,推动中药防治畜禽细菌性疾病的应用实践,为抗菌药减量化使用提供了切实可行的中药替代解决方案。我国独特的兽用中药评审体系以及“替抗”应用技术等得到了国际同行的高度关注。

“一系列兽用中药指导原则的发布,强化了中兽医证候理论指导,进一步完善了兽用中药研究与评审评价体系,这将为进一步加强兽用中药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工作、规范新兽用中药研究活动、加快兽药产品研发和上市应用发挥重要作用。”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有关负责人说,期望在新的兽用中药评审评价体系的推动和持续不断的努力下,兽药产业实现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兽用中药在动物养殖和疾病防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遏制微生物耐药性助力稳产保供和维护生态安全作出更大的贡献。

上一篇:中国农业科学院推进动物健康领域国际合作

下一篇:没有了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地址:河北省邢台市  |  电话:0319—3163003  |  

Copyright © 2025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授权使用


首页
分享
留言 搜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