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医图谱

当前肉鸡肠道病难治的原因剖析(图)

日期:07-11 作者:佚名- 小 + 大

三、坏死性肠炎流行病学分析

1. 普遍存在:病原体在环境中广泛存在,健康禽肠道内也常携带(作为常在菌)。

2. 主要宿主:肉鸡(特别是2-6周龄)最易感。火鸡、蛋鸡(尤其是育成期和产蛋初期)、水禽等也可感染。

3. 诱发因素:单纯携带病原体通常不足以发病,关键是需要诱发因素来破坏肠道微生态平衡和粘膜屏障:

(1)球虫病:最重要的协同因素和诱发因素,球虫(尤其是柔嫩、毒害、巨型艾美耳球虫)感染造成的肠道黏膜损伤(出血、脱落),为产气荚膜梭菌提供了理想的附着点和丰富的营养(血液、组织碎片),极大促进其定植、增殖和毒素产生,坏死性肠炎常继发于或与球虫病并发。

(2)饲料因素:高蛋白日粮: 特别是含有难消化动物性蛋白(鱼粉、肉骨粉)或大豆蛋白的日粮,未完全消化的蛋白质进入后肠成为产气荚膜梭菌的发酵底物。高非淀粉多糖日粮: 如大麦、小麦、黑麦等含有的可溶性NSP(如β-葡聚糖、阿拉伯木聚糖),增加食糜粘稠度,影响消化酶作用,为后肠细菌(包括梭菌)提供更多底物。日粮突然更换或饲料原料质量差(霉菌毒素污染)。

(3)肠道菌群失调:滥用抗生素(尤其广谱抗生素)、应激等导致正常优势菌群(如乳酸杆菌)减少,梭菌等条件致病菌相对过度增殖。

(4)免疫抑制: 传染性法氏囊病、马立克氏病、鸡传染性贫血、霉菌毒素中毒等导致免疫抑制,降低机体抵抗力。

(5)管理因素:垫料潮湿、卫生条件差:增加环境中梭菌芽孢浓度和球虫卵囊数量。饮水卫生差。饲养密度过大、通风不良、各种应激(免疫、转群、断喙、冷热应激等)。

四、坏死性肠炎的临床表现

1、急性型:

发病急,死亡率突然升高(可达50%,但通常1-10%)。

病禽精神沉郁、食欲废绝、羽毛蓬乱、闭目缩颈。

严重腹泻,粪便呈暗红色、黑褐色或煤焦油样(内含血液和坏死组织)。

病程短,常无明显症状即死亡。

2、亚急性/慢性型:

更常见,死亡率较低(通常<5%)。

症状不明显,主要表现为生长迟缓、均匀度差、饲料转化率降低、间歇性腹泻(粪便可能含未消化饲料)。

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亚临床型损失往往超过临床型)。

五、坏死性肠炎的病理变化

特征性病变集中在空肠和回肠:

肠道(尤其是中后段小肠)显著膨胀、充气,肠壁脆弱易破裂。

肠粘膜表面覆盖一层黄绿色或灰白色、粗糙、疏松的假膜(由坏死组织、纤维素、炎症细胞和细菌组成),有时形成“毛巾样”外观。刮去假膜可见粘膜下层出血、溃疡。

肠腔内充满带泡沫、血样或黑褐色的恶臭内容物。

肠壁水肿、增厚或变薄、坏死。

上一篇:鸡弧菌性肝炎的发病特点及防控(图)

下一篇:没有了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地址:河北省邢台市  |  电话:0319—3163003  |  

Copyright © 2025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授权使用


首页
分享
留言 搜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