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种竞争格局下,头部企业虽然规模较大,一般能达到年产羊 10 亿只的产能,但尚未形成规模效益,在羊养殖技术、育种等方面优势并不明显。不过,头部企业凭借其资金实力和市场影响力,在产业链整合、品牌建设和市场拓展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一些头部企业通过与科研机构合作,加大在养殖技术和育种方面的研发投入,努力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建设现代化的屠宰加工和冷链物流设施,实现羊产品的全产业链运营,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 中小企业在羊养殖行业中占据绝大多数,它们多与地方羊合作组织和养殖户建立合作关系,通过 “公司 + 农户”“合作社 + 农户” 等模式,整合资源,提高企业肉羊及羊毛产能。这种合作模式可以充分发挥中小企业的灵活性和地方养殖户的养殖经验,实现优势互补。中小企业为养殖户提供种羊、饲料、技术指导和销售渠道等支持,养殖户则按照企业的要求进行养殖,双方形成利益共同体。一些中小企业通过与养殖户合作,建立稳定的养殖基地,确保羊源的质量和供应;通过与地方羊合作组织合作,共同开展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 四、政策东风:产业发展的有力支撑 近年来,国家与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为羊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这些政策如同甘霖,润泽羊产业各个领域。 在国家层面,《关于落实党中央国务院 2022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出台,为羊产业发展明确方向。其中,实施肉牛增量提质行动,开展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试点示范,推动羊养殖从传统粗放模式向现代化、集约化转变,提升养殖效率与质量。在部分草原地区,通过试点示范推广科学放牧管理模式,合理利用草原资源,实现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优化屠宰企业区域布局,推进屠宰企业标准化创建,为羊产业下游环节提供保障。标准化屠宰企业采用先进屠宰设备与工艺,提升羊肉品质与安全性,增强羊产品市场竞争力;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为羊产业健康发展筑牢防线。通过加强疫病监测、预警与防控措施,有效降低疫病发生率,减少养殖户损失。 地方政府也积极行动,结合各地羊产业发展实际情况,围绕加强羊养殖、增强金融支持、强化肉羊绿色生态等方面,出台一系列针对性的肉羊养殖补贴和产业支持政策。例如,甘肃古浪县 2023 年出台 “羊十条” 扶持政策,2024 年又出台《古浪县 2024 年促进羊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若干扶持意见》,制定养殖示范点奖补、种羊奖补、价格奖补、临时奖补等十项措施。养殖大户赵忠元从 2021 年的 300 只羊发展到现在的 4000 只羊,得益于这些政策支持,期间享受 “羊十条” 6000 元贴息贷款补贴及修棚的 28000 元补贴 ,并计划再扩大养殖规模至 1 万只。这些奖补政策极大地鼓舞群众发展养殖的信心,2023 年,新丰村新建 2 个养殖小区,建成养殖暖棚 228 座,已全部投畜生产。截至去年底,全村共建成养殖区 6 个 858 座,投畜羊 2.7 万只,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充分带动群众养殖积极性。 在金融支持方面,各地政府积极创新举措。山东利津县创新推出 “担保融” 系列扶持模式,设立 1000 万元风险补偿基金,财政部门积极引导担保、金融机构推出特色担保和信贷产品,贷款对象原则上无需再提供担保或抵押即可获得贷款,贷款年利率经过优惠、贴息后平均仅 5%。盐窝镇新村村民尚育海因资金短缺差点放弃养羊,获得 50 万元担保贷款资金后,不仅自己扩大养殖规模,还带动哥哥家的侄子和自己家在滨州做生意的女儿一家回家从事肉羊养殖。在金融政策推动下,盐窝镇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经营收入显著增加,全镇养殖规模由原来存栏 70 万只发展到目前接近 120 万只,年可新增出栏肉羊近 100 万只,全镇肉羊增加销售收入 20 亿元 。 这些政策的出台,为养殖户提供资金支持与技术指导,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增强市场竞争力。从养殖环节补贴到金融支持,再到绿色生态强化,各项政策紧密围绕羊产业发展需求,形成有机整体,为羊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