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同样是羊养殖的重要产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造就适宜羊生长的环境。新疆拥有广阔的山地草原和绿洲,地形开阔,为羊养殖提供充足的空间。同时,新疆的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羊体内营养物质的积累,使得羊肉品质更加优良。据相关数据显示,2024 年新疆羊出栏量达到 1734.06 万只,占全国比率 12.3% ;羊肉产量 28.09 万吨。新疆的羊养殖历史悠久,品种资源丰富,如阿勒泰大尾羊,因其尾巴硕大、肉质肥嫩而备受赞誉,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河北,虽没有内蒙古和新疆那样广袤的草原,但凭借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养殖传统,在羊养殖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河北地处华北平原,交通便利,靠近消费市场,为羊产品的销售提供便利条件。同时,河北积极发展舍饲养殖模式,通过科学的饲养管理和技术创新,提高羊的养殖效益。2024 年,河北省羊出栏量降至 2605.44 万只,羊肉产量跌至 36.42 万吨 。河北还注重羊品种的改良和培育,培育出一些适应本地环境的优良品种,如小尾寒羊,以其繁殖力强、生长快、肉质好等特点,成为河北羊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 (二)产量攀升:供需两端的博弈 近年来,中国羊肉产量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这得益于养殖技术进步和规模化养殖模式的推广。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各种先进的养殖技术如智能化养殖设备、精准营养管理、疾病防控技术等在羊养殖中得到广泛应用。智能化养殖设备可以实时监测羊的生长环境、健康状况和采食情况,根据数据调整养殖策略,提高养殖效率和羊的健康水平。精准营养管理则根据羊的不同生长阶段和营养需求,科学配制饲料,确保羊获得充足的营养,促进其生长发育。疾病防控技术的提升,有效降低羊疫病的发生率,减少养殖损失。例如,一些大型养殖企业采用自动化的喂料系统和清粪系统,不仅提高工作效率,还改善羊的生活环境;利用基因检测技术进行羊的品种选育,培育出更优良的品种,提高羊肉的产量和品质。 规模化养殖模式的推广,为羊肉产量的增长提供有力支撑。规模化养殖场通常拥有更先进的养殖设施和技术,能够实现标准化生产,提高养殖效率,降低养殖成本。同时,规模化养殖便于集中管理和疫病防控,有利于提高羊的质量和产量。与传统的散户养殖相比,规模化养殖在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据统计,我国规模化养殖的鲜羊肉产量占比从 2015 年的 60% 提高到了 2019 年的 70% ,且这一比例还在不断上升。一些大型养殖企业通过建设现代化的养殖场,引进先进的养殖设备和技术,实现羊的规模化、集约化养殖,羊肉产量大幅提升。 在产量增长的同时,居民饮食结构的转变推动羊肉需求的不断增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饮食的要求越来越高,更加注重营养和健康。羊肉作为一种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肉类,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如蛋白质、维生素 B12、锌、硒等,具有滋补身体、防寒保暖等功效,深受消费者喜爱。特别是在北方地区,羊肉作为传统美食,一直是餐桌上的主角,无论是热气腾腾的涮羊肉、香气四溢的烤羊肉串,还是美味可口的手抓羊肉,都备受青睐。在南方地区,随着人们对羊肉认知度的提高,羊肉的消费市场也在不断扩大。据统计,从 2012 年至 2021 年,我国羊肉的需求量由 416 万吨上升至 555 万吨 ,市场需求的旺盛为羊肉产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三)企业格局:分散与集中之态 目前,中国羊养殖企业数量众多,约有 58 万家左右,但规模化企业占比极低,养殖规模在千只以上的企业约有 500 家,占比不足千分之一 ,行业呈现 “小而散” 的格局。 造成这种格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羊养殖行业进入门槛较低,技术要求相对不高,许多农户凭借简单的养殖知识和少量资金就可以开展养殖,导致散户养殖数量众多。其次,羊养殖受自然条件和传统养殖观念的影响较大,一些地区的养殖户习惯于传统的养殖方式,不愿意尝试规模化养殖。此外,规模化养殖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用于建设养殖场、购买设备和种羊等,且养殖周期较长,资金回收慢,风险较大,这也使得许多企业和养殖户对规模化养殖望而却步。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