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底,国内生鲜食品价格出现共振上涨,其中牛肉价格领涨。牛肉作为猪肉的替代品,其价格大幅上涨使得消费者在选择肉类时,更倾向于价格相对较低的猪肉,从而增加了对猪肉的需求,减轻了生猪价格的边际下跌压力。 2 月以来外盘基础农产品价格见底,以及特朗普政府持续加码的关税措施,导致生猪市场远端养殖成本预期抬升。养殖户为保证一定利润空间,会相应提高生猪出售价格,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生猪价格上涨。加之猪肉进口量下降以及国内整体冻品库存处于偏低水平,均为生猪价格的季节性反弹创造了条件。当国内市场上猪肉供应减少,而需求却在增加时,价格上涨便成为必然结果。 二、短期震荡与长期压力:市场的双重面孔 1、短期:价格震荡,区间波动成主调 虽然当前生猪价格出现逆势上涨,但从短期视角来看,市场仍然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因素,价格走势充满变数,区间震荡或将成为主调。 屠宰企业对高价生猪的抵触情绪较为强烈。由于生猪价格上涨,屠宰企业采购成本大幅增加,而终端市场上猪肉销售价格却未能同步大幅上涨,这使得屠宰企业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为降低成本、提高利润,屠宰企业往往会采取压价收猪策略,这无疑会对生猪价格上涨形成一定阻碍。 二次育肥和养殖端压栏操作虽然在短期内对生猪价格起到支撑作用,但这种支撑作用能否持续存在很大不确定性。随着标猪与肥猪之间价差逐步修复,二次育肥的利润空间将逐渐缩小,养殖户进行二次育肥的积极性也会随之降低。一旦二次育肥补栏意愿下降,流向屠宰端的生猪数量将会增加,市场供给压力增大,生猪价格上涨动力将被削弱。 养殖端的压栏行为也存在风险。长时间压栏会增加养殖成本,包括饲料成本、养殖场地占用成本等,而且生猪在压栏过程中还面临疫病风险。如果养殖端预期的价格上涨未能实现,为避免更大损失,养殖户可能会集中抛售生猪,导致市场供过于求,价格大幅下跌。 卓创资讯分析师邹莹吉认为,二次育肥和养殖端压栏操作将对生猪价格形成一定支撑,但下游屠宰端抵触高价生猪,或令价格上涨乏力,“五一” 前价格或继续维持区间震荡。在这种复杂市场环境下,短期生猪价格犹如在波涛汹涌大海中航行的船只,虽有上涨动力,但也面临诸多暗礁和风浪威胁,在区间内上下波动成为大概率事件。 2、长期:供需宽松,价格承压难避免 从中长期维度考量,生猪市场供过于求的格局难以在短期内得到根本性改变,价格承压将是大概率事件。 能繁母猪存栏量是影响未来生猪供应的关键因素之一。根据农业农村部的数据,虽然能繁母猪存栏量在一定时期内有所波动,但整体仍处于相对高位。2024 年年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在 4078 万头 ,这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内,生猪的理论出栏量仍然较为可观。大量的生猪供应进入市场,必然会对价格形成下行压力。 仔猪出生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未来生猪市场的供应情况。从相关数据来看,近期仔猪出生量呈现出稳定增长趋势,这预示着未来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生猪市场的供应将持续增加。随着这些仔猪逐渐长大并进入市场,市场上的生猪供应量将进一步加大,而需求端如果没有出现大幅增长,供过于求的局面将更加突出。 除供给端压力外,需求端在中长期内也难以出现爆发式增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多元化,猪肉在居民肉类消费中的占比可能会逐渐下降,对猪肉的需求增长将趋于平稳。而且,目前并没有明显的利好因素能够刺激需求大幅提升,这使得需求端难以对价格形成有力支撑。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