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测分析

4月生猪价格逆势上扬,背后真相几何?

日期:04-23 作者:佚名- 小 + 大

一、价格逆势上扬,市场意外开局

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环境中,生猪价格走势始终是众多养殖户、投资者及消费者密切关注的核心要点。当市场普遍预期 4 月生猪价格会因供应增加与消费平淡的双重压力而持续下行,悲观情绪弥漫之际,生猪价格却犹如顽强的 “逆势者”,不跌反涨,为市场带来了出乎意料的开端。

卓创资讯数据清晰记录了这一变化:截至 4 月 22 日,国内外三元生猪出栏均价为 15.06 元 / 公斤,而 4 月 3 日该价格尚处于 14.63 元 / 公斤的低位,短短不到 20 天,涨幅接近 3%。这一价格走势,如同平静湖面骤起的巨大波澜,迅速引发市场的广泛关注与热烈讨论。从期货市场来看,截至 4 月 22 日收盘,生猪期货主力合约价格报 14485 元 / 吨,较 4 月 3 日盘中低点 13800 元 / 吨累计上涨 4.96%。期货市场的价格波动,往往反映投资者对未来现货市场的预期,这也从侧面印证此次生猪价格上涨并非偶然。

终端猪肉消费情况同样反映了这一现象。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显示,截至 4 月 22 日 14:00 时,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 20.91 元 / 公斤,较 4 月 9 日上涨 0.4 元 / 公斤。在市场普遍认为价格会持续下行之时,猪肉价格却悄然上涨,令众多相关人士困惑不已。

此前,业内多位专家和分析师依据市场供需状况做出预测,在供应端逐步增加且消费需求缺乏明显利好支撑的情况下,4 月生猪价格理应承压下行。然而,现实却与预期背道而驰,那么,究竟是何种因素导致了这种价格的逆势上扬呢?

1、供需博弈:价格上涨的底层逻辑

在经济学基本原理中,供需关系是决定商品价格走势的核心要素,生猪市场亦不例外。此轮生猪价格的逆势上涨,背后是供给端和需求端一系列复杂变化相互博弈的结果。

2、供给端:二次育肥与压栏的双重影响

先审视供给端,近期市场上二次育肥热度显著提升,成为支撑生猪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进入 4 月中旬,二次育肥操作骤然升温,仿佛在平静湖面投入巨石,激起层层涟漪。众多养殖户把握时机,将原本流向屠宰端的猪源截留,进行二次育肥,以期未来获取更高收益。这种行为直接致使流向屠宰场的生猪数量大幅减少,屠宰企业为保证正常屠宰量,不得不提高收购价格,从而推动了生猪价格上涨。

卓创资讯数据显示,截至 4 月 21 日,监测的样本企业周度二次育肥量为 74440 头,占生猪周度出栏量的 34.09% ,虽较前一周稍有下降,但仍处于高位。卓创资讯分析师邹莹吉指出:“4 - 5 月通常是二次育肥补栏的旺季,4 月下旬二次育肥操作热度或许还会居高不下。” 这一旺季效应进一步强化了二次育肥对市场的影响。

除二次育肥外,养殖端出栏节奏的变化也不容忽视。4 月的生猪养殖端呈现出出栏节奏明显放缓、交易均重持续上升的特点。截至 4 月 17 日,卓创资讯监测的样本企业生猪交易均重达到 126 公斤,同比增加 1.93 公斤。养殖端之所以放缓出栏节奏,一方面是对未来价格上涨抱有期待,期望等到更佳价格再行出售;另一方面,部分养殖户受二次育肥热潮影响,也希望通过压栏获取更多利润。

邹莹吉分析表明:“根据近期调研情况来看,当下养殖端出栏计划完成进度正常,同时多数屠宰企业偏好 130 公斤左右的生猪,交易均重或仍有上升空间。” 在这种情形下,养殖端压栏惜售现象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继续对生猪价格形成支撑。

3、需求端:季节性因素与消费结构的交织

再将视角转向需求端,季节性消费需求的增加以及其他生鲜食品价格的波动,共同对生猪价格产生影响。方正中期期货农产品研究员宋从志认为,季节性消费需求增加是带动 4 月以来生猪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之一 。随着季节更替,消费者饮食习惯发生变化,4 月气温逐渐升高,人们对肉类的消费需求有所增加,猪肉作为我国居民主要的肉类消费品,自然从中受益。

上一篇:4月蛋价“火箭”蹿升,五一后是涨是跌?

下一篇:没有了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地址:河北省邢台市  |  电话:0319—3163003  |  

Copyright © 2025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授权使用


首页
分享
留言 搜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