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病防治

猪鞭虫病的危害及生产防控

日期:04-16 作者:佚名- 小 + 大

5 诊断监测

目前猪鞭虫病的诊断主要依靠光学监测。形态学鉴定主要分为活体虫卵检查和死体剖检2种。在猪群疫情形势下,对散户猪群存在异常消瘦的,多可采用肛拭子采样、新鲜粪便涂片镜检等进行确诊。考虑到猪对蠕虫感染的强大耐受性,在1份活体送检的消化道内容样本中观测到零星的虫卵可能并不具备过多的临床诊断意义,需结合麦克马斯特计数法等统计虫卵感染强度EPG、细菌等病原的综合排出进行综合判断。参考MacMaster计数法EPG达到高感染值作为猪病的临床寄生虫感染评价标准。除此外,粪便涂片法、水洗沉淀法等也是常用的活体镜检方法。对剖检法确诊而言,在猪消化道中发现大量吸附在肠道黏膜的成虫即可确诊。以聚合酶链式扩增为猪鞭虫病实验室诊断提供了有利的便捷式工具,遗憾的是目前国内相关分子诊断技术报道较少。成虫感染较少、排卵较少的情况下,光学法检测虫卵容易出现漏诊,因此其中部分基层工作人员通过对猪鞭虫ITS序列的引物设计,建立了可应用于鞭虫PCR分子诊断方法,对微量虫卵检出具有显著提升效果。

6 生产防控

猪只主要寄生虫经统计,各猪场猪只结肠小袋纤毛虫、猪球虫的感染率为最高,其次是猪蛔虫和毛首线虫。猪鞭虫病感染对猪造成群体致死的案例是少见的,但从改善料重比等降本增效理念出发,控制猪鞭虫病的感染对改善猪群饲料吸收利用率、提高猪只健康度等能起到促进作用。学者通过造模研究发现,试验猪体重增加1 kg与猪鞭虫EPG控减4.4%存在关联性。同时,相较于虫体造成的机械性伤、毒素分泌、肠黏膜损坏等肠道非特异性免疫屏障的缺失可能给猪病毒性腹泻等其他传染性更强的微生物病原提供更多感染仔猪的致病机会,造成猪群体况消瘦。主要可从加强饲养管理,驱虫程序制定等方面进行该病的防控。

6.1 加强饲养管理

猪场的饲养管理是控制土源性寄生虫感染的重要手段,其中对猪粪及时清理、环境灭源消毒、异常猪只排查、兽医对症驱虫治疗等都是控制猪鞭虫病感染危害的关键因素。对存在使用地栏养殖的传统猪场,猪粪要做到及时清理,堆肥发酵等方式杀灭虫卵。对清栏猪舍,有条件的做好灭源消毒包括火焰消毒等,确保杀灭虫卵。兽医技术服务人员需明确不同类型的感染发病症状,形成较为清晰的鉴别诊断观念,借助实验室诊断技术等合理指导相关的治疗工作,包括使用虫力黑等商品化驱虫药的类型、有效成分、剂量、用法、禁忌等都需有明确认知。此外,通过营养成分调控日粮配比也是提高猪群抗猪鞭虫病感染的重要手段,通过天然药植产物成分添加日粮对猪鞭虫病的感染也具有一定的抗虫减病效果。

6.2 优化驱虫策略

选择合理、高效、低毒的驱虫药或者中药驱虫保健是控病的核心。在天津猪群猪鞭虫病感染治疗中,王学玲等用敌百虫驱虫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目前复方阿苯达唑、甲苯咪唑等特效驱虫药被广泛应用于猪场驱虫防控工作。此外,中药组方驱虫在减少虫株对常用化疗药耐药性的应用方面是重要的突破口,党参、黄芪、槟榔等组成的驱虫方在生产驱虫试验中,对鞭虫等常见猪线虫驱虫效果可达到95.0%以上的驱净率,并且能够显著提高猪群日增重。王祥生等选择使用君子、槟榔、黄芪等研制的驱虫助长灵对猪鞭虫病同样具有显著的抗虫、促生长活性,且复方毒性较低,具有良好的生产适推性。根据鞭虫感染的活跃时间合理制定驱虫时间,多可在仔猪转保、育肥猪阶段进行适量的预防性驱虫,制定针对性方针。同时轮换用药是优化驱虫程序,确保最佳驱虫效果的必要手段。借助光学仪器检查对猪群进行春秋季的寄生虫感染监测,根据猪群慢性消瘦、疫苗免疫、腹泻等情况进行早期发现,及时调整对应的驱虫是理想策略。

上一篇:猪伪狂犬病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混感的诊断与防控

下一篇: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治疗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地址:河北省邢台市  |  电话:0319—3163003  |  

Copyright © 2025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授权使用


首页
分享
留言 搜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