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蛋价骤跌,市场哗然 近期,鸡蛋市场价格出现显著下跌,引发广泛关注。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截至 2025 年 4 月 9 日,中国鸡蛋市场平均批发价已降至 3.89 元 / 斤 ,跌破 2 月 20 日创下的阶段新低 4.15 元 / 斤。价格的急剧下滑不仅影响普通消费者的日常采购,还对整个鸡蛋产业链产生深远影响,本文将深入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及市场走向。 2、供应重压,产能过剩之困 鸡蛋价格持续下跌,供应端是关键因素,可类比为水龙头出水量远超接水桶容量,导致溢出。 3、存栏量持续攀升 当前产蛋鸡存栏量处于历史高位且仍在上升。根据卓创资讯数据,4 月到 6 月,产蛋鸡存栏量理论值环比增幅分别为 0.46%、0.23%、0.53% ,预计 6 月存栏量将增至 13.3 亿只左右 。如此庞大的母鸡数量,使得鸡蛋产量大幅增加,市场供应饱和。以菜市场为例,鸡蛋摊位库存明显增多,批发商仓库也堆满鸡蛋,销售压力巨大。 4、前期高利润与高补栏的后遗症 前几年蛋鸡养殖利润丰厚,吸引众多养殖户扩大规模、大量补栏。但这一行为导致当前供应过剩,如同农作物种植,某一年价格高引发大量种植,次年丰收后价格下跌。春节后,蛋价已接近成本线,而前期补栏的鸡苗恰好进入产蛋期,进一步增加市场供应,致使价格难以维持。 5、养殖端行为加剧供应过剩 面对蛋价下跌,养殖端本可通过增加老鸡淘汰量缓解供应压力,但实际淘汰量在庞大存栏量面前微不足道。许多养殖户心存侥幸,期望蛋价回升,不愿淘汰老鸡。此外,低蛋价激发养殖端换羽热情,部分养殖户试图通过换羽让母鸡重新产蛋以度过淡季,却进一步加剧市场供应过剩,如同工厂在产品滞销时仍增加产量,加重供需矛盾。 6、需求遇冷,增长乏力之局 需求端同样对鸡蛋价格产生重要影响,供应与需求失衡是价格下跌的重要原因。 7、季节性消费淡季的制约 二季度是蔬菜、猪肉的传统消费淡季。随着气温升高,新鲜蔬菜大量上市,价格下降,消费者对鸡蛋的需求被分流。同时,天气炎热导致人们食欲下降,对肉类需求减少,猪肉价格走弱,鸡蛋作为替代品的优势减弱,如同超市促销时,竞品降价会影响其他商品销量。 8、气温与储存难题抑制需求 气温升高使得鸡蛋储存难度加大,鸡蛋对储存条件要求较高,高温会缩短保质期。6 月南方进入梅雨季,空气潮湿,鸡蛋易变质,商家和消费者都减少采购量,市场需求受到抑制,批发商仓库进货量大幅减少。 9、缺乏节日支撑的消费低迷 清明节后,市场缺乏节日拉动消费。在中国,节日对消费有显著促进作用,如春节期间鸡蛋需求大增。但清明节与劳动节之间间隔较长,市场需求低迷,超市、小卖部鸡蛋销量下滑,下游采购商采购谨慎,避免库存积压。 10、供需博弈,价格走向何方 二季度鸡蛋市场供需矛盾突出,价格走势充满不确定性。 |
上一篇:二季度蛋价能否触底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