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国内外4周批次生产应用概况 为提升畜禽绿色健康养殖水平,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随着“减抗替抗”的实施,规模猪场“全进全出”批次化生产能够有效提升猪只健康水平,促进生猪产业发展。 3.1 4周批次生产特点 4周批次生产模式下,猪群分为5个批次,以固定的20周为循环周期,各批次母猪的配种、分娩等生产环节均间隔4周进行。现阶段,4周批次生产模式产房每年可循环13批次母猪,因其生产效率高而在我国广泛应用。并且,在该模式下猪场严格遵守所有生产程序,产房只可保留一个批次母猪群,经同步分娩诱导后所有母猪在1~2 d内结束分娩,21 d后实施断奶,并清空所有产床,随后进行彻底清洗、消毒和干燥,3~4 d后下一批次母猪进入产房待产。实施4周批次生产的规模猪场,运行过程中有效地将四类猪群分开:断奶母猪处于配种舍、妊娠母猪处于妊娠舍、待产母猪处于产房、而断奶仔猪远离产房进入保育舍,这种空间的间隔有效阻断疾病在猪群内部的传播。 3.2 4周批次生产适用范围 国外研究显示,当猪场从连续生产转换为4周批次生产模式后,母猪的健康状况得到显著改善。从3周批次生产体系转变为4周批次生产体系,在无需新增产房设施的情况下,可增加猪场经济效益。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实施4周批次生产模式对员工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同时也需要良好的产房配套设施,以确保仔猪健康。出于猪群健康考量,在加拿大和美国,基础母猪数量1 000~3 000头的猪场,通过执行4周批次生产模式在断奶后彻底清空产房,真正实现仔猪和母猪的全进全出。这种生产方式能有效降低甚至消除仔猪流行性腹泻病的发生,显著提升猪场经济效益。 在法国等欧洲国家,像拥有300头基础母猪的小型猪场,4周批次生产是较为常见的批次生产模式。此外,比利时的一项调查表明,基础母猪规模在400~800头的猪场采用4周批次生产体系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20%以上,与传统连续生产模式相比,每头母猪多提供2.3头断奶仔猪。比利时某地区,32%的规模猪场实施了4周批次生产。此外,调查报告显示,未来计划采用批次生产模式的猪场中,有22.83%的猪场将4周批次生产模式列为首选。 3.3 国内4周批次生产效率 鉴于4周批的高效生产效率,国内多个养猪集团的部分猪场也在实施4周批次生产,如牧原股份、海大集团、环山集团、巨星农牧、陕西傲凯等。目前,针对我国西部地区应用批次化生产效果的报道较少,本研究中11个批次母猪PSY平均值为25.31头,但同样实施4周批次生产的陕西某规模猪场,其一个季度母猪PSY高达30.65头,最直接的因素是该规模猪场母猪为PIC配套系,母猪群繁殖性能本身较高,另外产房仔猪成活率95%以上也是其PSY高的主要因素。 4 小结 4周批次生产模式,虽然产房利用率高、生产效率高,但哺乳时间为21 d,对产房仔猪护理及仔猪断奶后存活率影响较大,猪场在选择4周批次生产时需基于自身条件选择合适的批次生产模式。 |
上一篇:母猪妊娠后的饲养管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