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北京,农业农村部会议室内暖意融融。2024年全国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专题研讨会上,一位身着苗族服饰的中年专家以铿锵有力的苗乡口音分享着经验:“构建‘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动物防疫新格局,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这位把松桃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经验带上国家舞台的,正是深耕畜牧兽医事业三十载的苗族汉子刘华。 从传统到现代:构建社会化服务新体系 2018年,松桃健达动物防疫合作社联合社的成立,标志着这个苗族聚居县开启动物防疫模式改革。在刘华推动下,全县建立起“县级联合社﹢乡镇服务公司”的立体网络,155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动物防疫服务队伍,将防疫服务延伸至28个乡镇523个行政村。如今,走进任何养殖场,都能看到显眼的防疫二维码——这是刘华团队研发的智慧管理云平台,通过大数据实现免疫信息全程可追溯。 “过去防疫员每月300元工资,年轻人都不愿干。”联合社负责人感慨道,“现在通过拓展代养、粪污处理等业务,优秀防疫员月收入可达5000元。”这种市场化运作不仅稳定了队伍,更让全县畜禽免疫抗体合格率跃升至90%以上,成功创建国家级非洲猪瘟无疫小区和2个国家级疫病净化场。 科技赋能:智慧管理引领行业变革 在松桃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办公室,刘华时刻盯着电脑显示屏上跳动着的全县养殖、免疫数据。刘华带领团队打造的“三级网格化﹢智慧云平台”管理系统,让每个养殖场的防疫情况一目了然。按照减少死亡就是增收的思路,2022年,这套系统助力松桃生态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助推松桃连续多年获得“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称号,每年获中央财政奖励资金500万元左右。 “既要防得住疫情,更要算得清生态账。”从刘华负责生态环保工作以来,创新推出的“猪﹢草﹢牛”种养循环模式,将全县256个生猪规模养殖场、3个有机肥基地、5000亩高产牧草种植示范基地与4.6万亩精品果林有机衔接。通过培育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第三方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畜禽粪污治理托管模式,全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3%,曾经的污染源变成抢手的“营养源”。 扎根基层: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2022年省厅启动技术人员创新创业服务基层工作以来,刘华的足迹遍布松桃苗乡。他组织的“猪病综合防控技术示范推广”课题,连续两年获评全省优秀团队。在孟溪镇养殖大户杨再勇的记忆里,刘华常卷着裤腿在圈舍指导:“他手把手教我们用中药防控疫病,单这一项每年就能省下十几万兽药钱。” 如今,松桃已建成5000头祖代猪场、10万头种猪选育场,329个家庭农场星罗棋布。松桃县通过“特惠贷”等政策整合15亿元资金投入到生态畜牧业领域,刘华推动动物防疫示范创建,确保了松桃生态畜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助推松桃县建成从饲料加工到中央厨房的完整产业链。2023年,全县生猪出栏突破70万头,真正实现从“调出大县”向“产业强县”的跨越。 三十年风雨兼程,刘华专业专心专注,换来了苗乡畜牧业的蝶变。面对“全省兽医工作先进集体、畜牧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这位苗族专家总是憨厚一笑:“我只是个给猪‘看病’的苗家汉子,能守着乡亲们的小康梦,就是最大的幸福。”如今,他正带领团队攻关“无抗养殖”技术,在武陵山区续写着生态畜牧业的新传奇。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