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篇

如何破解畜牧业高质量发展难点?

日期:01-13 作者:杨志华- 小 + 大

——来自“全国肉牛产业第一重镇”内蒙古通辽市的报道

科尔沁,蒙古语意为“弓箭手”。历史上,曾作为成吉思汗卫队的科尔沁部落长期在大兴安岭南麓、西辽河冲积平原一带活动,人群名称逐渐转变为地域名称。辽水奔流、大河滔滔,如今,位于科尔沁草原腹地的内蒙古通辽市,借由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禀赋成为畜牧业发展高地。

据行业部门统计,2023年,通辽市牲畜存栏1313.8万头(只、口)、同比增长4.2%,其中牛385.8万头、羊692.8万只、生猪224万口。牲畜出栏(牛、羊、猪)717.5万头(只、口),同比增长8.3%。肉类总产量53.9万吨,同比增长14.6%,位列内蒙古第一。尤其在肉牛产业方面,通辽市种质资源水平和养殖数量规模均居全国地级市首位,正发力建设“全国肉牛产业第一重镇”。

然而,近期国内肉牛奶牛市场面临进口冲击、需求不振、价格走低等系列困难,发展态势偏弱。作为畜牧业大市,通辽助农纾困、爬坡升级的相关实践,对于全国市场和整体行业企稳回升都有重要的“风向标”意义。

如何打通资源紧约束、供需不平衡、体系待完善等畜牧业高质量发展难点,推动产业发展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初冬时节,记者深入草原村落、养殖场户进行了探访。

产业发展和资源约束矛盾如何化解?

——立足粮食生产和种质改良优势,推动节本增效、精养精育,夯实效益增长根基

万亩片平均亩产1247.22公斤,十万亩吨粮田平均亩产1042公斤,百万亩核心区平均亩产945.29公斤……2024年10月末,常年位居自治区粮食产量首位的内蒙古“东北粮仓”通辽市传来喜讯,其玉米单产提升百万亩核心区3项测产结果均创全国春玉米单产纪录。

饲料饲草短缺、养殖成本高企是制约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之一。近年来,地处“黄金玉米带”的通辽市大力实施玉米单产提升整市推进行动,同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社会化服务提升,推广应用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技术模式,全市玉米种植面积近2000万亩、年产玉米180亿斤以上,年产玉米秸秆近1000万吨,其中70%以上通过养牛实现过腹转化,将玉米种植优势转化成畜牧业发展新优势。

不仅市级层面积极推进,“以种促养、种养结合”的发展思路在通辽各旗县基层逐渐形成共识。作为首批15个全国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试点县之一,扎鲁特旗因地制宜划分生态保护区、草畜平衡区、农区和农牧交错区,分别实行全年禁牧、半舍饲和全年舍饲,让草原得到休养生息。同时,大力践行“减羊增牛”战略和建设优质高产饲草基地,通过“一减一增”,统筹实现生态保护、牲畜生产和牧民生活多方共赢。

目前,通辽市青贮种植面积逾500万亩,苜蓿、燕麦等优质饲草种植面积50万亩,饲草总储备量达2400万吨以上。好料养好畜、好畜产好肉,饲料饲草的优质充足为地方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此外,面对有限的资源环境条件,坚持品种改良、持续提升牲畜生产性能,也是突破客观现实束缚的重要思路。据通辽市农牧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宝那群介绍,自20世纪50年代起,当地便引进了国内第一批西门塔尔牛,历经70多年改良,已培育出全国群体规模最大、改良程度最高、整齐度最好的优质种群,其出栏肉牛平均净肉率51%,达到国内中高档牛肉品质。以优质种源推动精养精育,有效拓展了产业抗击市场风险和提升养殖效益的空间。

为自治区建设国家重要的农畜产品生产基地蓄势增能,通辽市依托农牧结合优势,坚持多管齐下、量质并举、速效并重,找准了追求产业发展效益和保护利用资源环境的平衡点,内蒙古“粮仓”“肉库”地位持续巩固。

供给侧改革与扩大有效需求如何协同?

——“好肉牛”“好牛肉”两手抓,强化市场开发、形成完整链条,将更多产业增值收益留在本地

271.6亿元!2024年8月,在通辽举办的第十七届中国牛业发展大会上,“通辽牛肉”区域公用品牌正式发布,根据通辽市政府委托第三方进行的评估,其品牌价值达到上述量级。这是继2023年,“通辽肉牛”品牌获评价值267.8亿元、位居内蒙古全区畜产品第一后,通辽市以品牌打造带动消费、赋能产业的又一重大进展。从“好肉牛”到“好牛肉”,全链条的品牌化发展让地方优质特色畜产品更顺利地对接消费市场。

上一篇:2024年畜牧行业十大关键词

下一篇:2024年畜牧业十大关键词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地址:河北省邢台市  |  电话:0319—3163003  |  

Copyright © 2025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授权使用


首页
分享
留言 搜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