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黏菌素属于多肽类抗菌素,它是从微生物多粘芽孢杆菌的培养液中获得的天然窄谱抗菌素。它易溶于水,其10%的水溶液pH值在4.0-6.5,所以其在pH值不超过7.5的溶液里,稳定性最好,药效有保证;在pH值较大的碱性溶液中,它不稳定。 抗菌作用机制: 硫酸黏菌素分子中的聚阳离子环与革兰阴性杆菌细胞膜上的磷酸基结合,导致细胞膜通透性增加,细胞内嘌呤、嘧啶等小分子物质外漏,进而细菌膨胀、溶解死亡。 抗菌谱: 硫酸黏菌素对绝大多数革兰阴性杆菌有比较好的抗菌活性,对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气单胞菌属、大肠埃希菌、肠杆菌属、克雷伯菌属、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枸橼酸杆菌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对流感嗜血杆菌、百日咳杆菌、嗜肺军团菌、沙门菌属和志贺菌属等的临床应用抗菌活性欠佳;硫酸黏菌素所有革兰阳性菌、厌氧菌以及部分革兰阴性球菌(淋病奈瑟菌、脑膜炎奈瑟菌)、支原体、衣原体、变形杆菌、摩根菌属、沙雷氏菌属、伯克菌属、寄生虫等没有任何抗菌力。 临床应用: 硫酸黏菌素主要用于防治家禽、水禽、家畜的细菌疾病,特别是鸭传染性浆膜炎,及鸡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巴氏杆菌等肠道敏感菌引起的过料、拉稀等症状。 另一方面对球虫继发感染引起的肠炎、腹泻或粪便稀软,粪便中含有未消化的饲料,采食下降,生长缓慢,体重减轻,脱水等症有特效。对于肠道疾病的治疗,可以把硫酸黏菌素与盐酸林可霉素、地美硝唑、止血抗炎促修复药物一起,辅助高敏高效的抗球虫药共同用于治疗由球虫、细菌、厌氧菌等引起的多病因肠毒综合征的治疗。 硫酸黏菌素强大的杀菌作用,主要是药物进入体内后通过不可逆的破坏细菌的细胞膜,强力破坏细菌细胞膜的完整性,从而使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大幅增加、不能自控,造成细菌体内的诸多氨基酸、Ca2+、嘧啶、Na+、嘌呤、K+等重要生命物质外泄,致使细菌细胞内的核质和核糖体功能丧失,而迅速导致细菌死亡。 硫酸黏菌素可以与其他药物起到配伍增效的作用,最主要的原因与其作用机制有关,黏菌素主要作用于细菌的细胞膜,使得胞内重要物质外漏从而起到杀菌作用。当本药与细菌细胞膜接触时,其亲水基团可与细胞外膜磷脂上的磷酸形成复合物,解聚细胞膜结构,使得其通透性增加,因此当黏菌素与其他药物合用时,可以使更多的药物进入细胞内,从而达到联合增效的作用,使治疗方案达到更为理想的临床使用效果。 基于硫酸粘菌素的理化特点,硫酸粘菌素可以和好多药物配伍,比如:硫酸粘菌素与增效剂甲氧苄啶(TMP)、克拉维酸钾增效剂联合配伍使用,可增强抗菌作用数十倍。最常用的是与硫酸新霉素,氟苯尼考可溶性粉配伍,治疗肠炎;与阿莫西林配伍用于雏鸡开口药,治疗鸡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还可以配伍安普霉素,恩诺沙星等。 注意事项: 不建议单独使用硫酸黏菌素,硫酸黏菌素是多黏菌素类抗生素,其不但与其他药物联用起到配伍增效的作用,自身还属于静止期杀菌剂,可以起到抗菌作用,与其它抗菌、抗炎、抗病毒等药物不存在交叉耐药性和拮抗作用,所以临床可配伍用于肠毒、球虫病、大肠杆菌病、支原体病和病毒性疾病等抗菌、协同抗菌方向的配伍治疗用药,会提高处方的整体治疗效果。而且低浓度添加时还有一定的促生长作用。 但是使用黏菌素时,要选择高含量的。因为黏菌素从药物属性来讲,口服的吸收性较差,但注射时的肝肾毒性较大,因此在口服用药时,需要达到一定的药物浓度,才能起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
下一篇:常规兽药的理化性质与配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