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温氏股份外,其他生猪养殖企业也呈现出类似趋势。新希望 2024 年 10 月销售生猪 125.34 万头,环比增长 5.12%,收入 20.81 亿元,环比下降 9.21%;商品猪销售均价 17.37 元 / 公斤,环比下降 7.66%。牧原股份 10 月商品猪销售均价 17.17 元 / 公斤,环比下滑 7.94%。东瑞股份 10 月商品猪销售均价 19.21 元 / 公斤,环比下降 4.82%。ST 天邦 10 月销售商品猪 48.44 万头,销售收入 7.29 亿元,销售均价 18.49 元 / 公斤,环比变动分别为 11%、-11.06%、-6.41%。大北农 10 月生猪销售收入 12.95 亿元,生猪销售数量 65.21 万头,虽未明确公布销售均价变化情况,但从行业整体趋势来看,也面临着价格下行的压力。神农集团 10 月份商品猪销售均价 17.46 元 / 公斤,比 9 月份下降 5.77%。 这种价格环比下行的趋势主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一方面,前期猪瘟疫情产能去化影响逐渐减弱,生猪供应量有所增加。同时,养殖户在生猪价格上涨时的惜售和压栏,使得近几个月中大猪供应量增加,而随着前期新增的中大猪陆续出栏,市场供应相对充足。另一方面,消费需求虽在四季度有所增长,但增长幅度未达预期,需求端实际支撑不足。此外,饲料成本持续低位,养殖户为保证盈利,加快出栏节奏,也进一步加剧了价格下行的压力。 四、下滑原因剖析 (一)供应增加与消费变化 生猪养殖规模的扩大是导致猪价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过去猪价高位运行时,吸引了大量养殖户扩大养殖规模,新建养殖场也不断增加。例如,在一系列稳产保供政策的刺激下,互联网、汽车制造等行业资本大量涌入生猪养殖业,加快了生猪产能持续恢复。据统计,2024 年上半年,全市计划总投资 5000 万元以上的生猪养殖在建项目 24 个,同比增加了 17 个。 消费需求的多元化也使得猪肉需求相对减少。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饮食结构逐渐多元化,对猪肉的需求相对减少,而对禽肉、牛羊肉以及水产品的需求有所上升。例如,2023 年牛肉产量 644 万吨,与上年相比增长 1.5%;羊肉产量为 475 万吨,与上年相比增长 0.8%,牛羊肉总产量占肉类总产量比重连续第 6 年上升。 进口猪肉的增加也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国内市场。一些国家在生猪养殖方面具有规模优势、技术优势或资源优势,使得其猪肉生产成本相对较低。2023 年进口猪肉量 155 万吨,若按照一头猪的出栏体重 220 斤、屠宰率 73% 计算,相当于进口了 1930 万头生猪。进口猪肉价格相对较低,增加了市场的供应总量。 (二)养殖户行为与市场预判 养殖户在生猪价格上涨时的惜售和压栏行为,使得中大猪供应量增加。养殖端看好下半年生猪价格,供应端因生猪库存受到压制而出现收缩,部分二次育肥进入,需求面有所增加。但随着生猪产能恢复超过预期,眼见价格越跌越低,存栏量仍在不断囤积,养殖成本和风险持续递增,大量中小型养殖户集中抛售,形成 “踩踏效应”,进一步拉低了价格。 同时,养殖户对冬季消费旺季的一致预判也对猪价产生了影响。养殖户普遍认为冬季是猪肉消费旺季,因此在前期惜售压栏,希望在冬季卖个好价钱。然而,消费需求虽在四季度有所增长,但增长幅度未达预期,需求端实际支撑不足。例如,随着气温升高,消费者的饮食结构更加多元化,猪肉消费进入阶段性淡季,由于终端消费需求没有明显增长,市场消化速度放缓,需求持续疲软推动猪价持续下降。 |
上一篇:养猪行业:资本持续涌入的未来之路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