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业篇

“猪周期”的运行规律、影响因素及对策建议

日期:10-11 作者:佚名- 小 + 大

“猪周期”是一种市场调节,也是一种经济现象,本质是供需失衡,核心是价格波动。“猪周期”的起伏和轮回,给养猪业带来机会,也带来风险。只有正确把握“猪周期”变化规律,消减“猪周期”影响因素,多管齐下,多方施策,才能实现养猪业快速、健康、高质量发展。

1、主要运行规律

1.1 历次回顾

2006年6月至2010年6月发生第一轮“猪周期”。此轮“猪周期”历时48个月,其中猪价上行21个月,猪价下行27个月。

2010年6月至2014年4月发生第二轮“猪周期”。此轮“猪周期”历时47个月,其中猪价上行15个月,猪价下行32个月。

2014年5月至2018年5月发生第三轮“猪周期”,此轮“猪周期”历时48个月,其中猪价上行25个月,猪价下行23个月。

2018年5月至2022年3月发生第四轮“猪周期”,此轮“猪周期”历时47个月,其中猪价上行31个月,猪价下行16个月。

2022年4月至2024年3月发生第五轮“猪周期”,此轮“猪周期”历时24个月,其中猪价上行8个月,猪价下行16个月。

第六轮猪周期从2024年4月份开启,全国整体猪价稳步攀升。

1.2 运行规律

观察前五次“猪周期”,一般3~5年为一个循环,平均约4年左右。把一个“猪周期”划分为四个阶段,其中猪价上涨阶段为6~8个月,获利阶段为10~15个月,下滑阶段为7~10个月,谷底震荡阶段为5~6个月。也就是说,在一个“猪周期”内,当猪肉价格开始上涨,养殖主体出于对利润的追逐投机,开始积极增加能繁母猪存栏量,进而肥猪出栏量也大大增加,由此引发猪肉价格开始下降,养殖主体为了去产能,减少能繁母猪存栏量,致使猪肉价格再次上涨。“追涨杀跌”是对“猪周期”最通俗的解释。

2、生猪产业存在的短板

2.1 政策因素

由于“猪周期”较长,且受多种因素影响,政策扶持会缓解“猪周期”的影响。比如,非洲猪瘟传入我国后,对各地生猪产业产生极大冲击,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扶持生猪生产、资金贷款、疫病防控等政策,强力推进恢复生猪产能。这些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生猪生产的补助政策,包括生猪养殖规模补贴、新建(改、扩建)猪舍补贴、粪污处理补贴、生猪养殖“以奖代补”、能繁母猪补贴等等。这些政策的出台,无不对平抑猪价产生积极影响。同时,环保督查、禁养区划定等压缩了养殖空间,也触动了猪肉价格波动。

2.2 疫情因素

历史上,每次疫情都会导致生猪养殖量减少,猪肉价格飙升。1993年10月,部分地区发生口蹄疫疫情,猪价比之前增长了54.6%;1996年下半年,受禽流感疫情影响,猪价增长了10.1%;受2003年“非典”影响,生猪存栏量下降,加之2004年禽流感导致猪肉消费增加,生猪价格上涨了65.5%;2006年受猪蓝耳病疫情影响,致使猪价一路上扬,到2008年上涨了186.2%;2015年6月,暴发仔猪流行性腹泻病,仔猪价格上涨了40%。2018年8月之后,非洲猪瘟、新冠疫情叠加,猪价上涨了207.7%。

2.3 成本因素

生猪养殖成本包括直接和间接费用,是生猪养殖过程中的必要支出。直接费用包括仔猪费、人工费、饲料费、医疗防疫费、水电费、运输费、设备折旧费等,间接费用包括保险费、管理费等。对规模猪场而言,在生产成本中,饲料费占比高达39%左右,人工成本占比14.7%左右,仔猪费占比17.3%左右,医疗防疫费占比11.9%左右,设备折旧等其他费用占比17.1%左右。成本上升则猪价上涨,成本下降则猪价下跌。成本变动不仅影响“猪周期”本身,还左右着养猪行业的经济效益。

上一篇:生猪产业发展的短板与对策分析

下一篇:没有了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地址:河北省邢台市  |  电话:0319—3163003  |  

Copyright © 2024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授权使用


首页
分享
留言 搜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