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种繁育

规模化猪场种猪育种关键技术

日期:09-25 作者:郝富山- 小 + 大

随着我国现代化技术的不断提高,已经通过现代科技统计种猪的各项指标,进一步保证了测定数据的准确性与可靠性。例如通过AI技术,可以实时测定种猪的体重、体尺和体温等生长指标;通过核磁(MRI)和CT等技术,可以实现种猪的活体肉品质测定,提高测定效率;同时,现代规模化养殖场的自动化饲喂系统,则能够精准地计算出种猪的饲料利用率和日增重情况。

3.2 联合育种技术

联合育种技术是通过将各地区、各养殖场等分散的核心养殖群体的遗传资源整合起来,建立全国或者区域种猪遗传资源选育体系,利用现代化信息平台,高效共享种猪性能测定与繁殖关键数据,以促进我国优质种猪的快速培育。该项技术可以实现跨地区、跨猪场的资源共享利用,打破了传统育种的封闭性弊端,提高了种猪优质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但该项技术对平台的组建,以及各单位的目标统一性、育种方案的统一性等要求较高。

基于当前生猪养殖对肉质与抗病性的要求,联合育种技术还需充分考虑种猪的抗病能力性能。部分核心养殖场通过人为感染疾病的方式,测定表型仔猪的抗病性能,再结合高密度芯片分型等进行相关分析,筛选出具有抗病能力的遗传群体。另外,规模化种猪场大多采用屠宰后45 min~24 h内生猪背最长肌pH的情况、肌肉的脂肪含量与滴水损失等,判断种猪的肉质性能,由于屠宰测定需要的周期较长,增加了育种数据获得周期,也有猪场引入AI数据分析技术,通过结合CT、MRI等技术,获得种猪活体肉质数据。

3.3 分子育种技术

种猪分子育种工作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和分子遗传学原理,通过分析猪种群的遗传信息、筛选优良基因型和繁殖特性,以提高猪的遗传水平和生产性能的育种方法。在种猪育种中常用的包括主效基因(QTL)及标记辅助选择和基因组技术选择(GS)等2种分子育种技术。种猪分子育种的基础是基因图谱的构建,在完整基因图谱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基因筛选以及分析数量性状位点等工作。由于我国种猪基因组学开展较晚,直到2019年,才首次公开我国地方性种猪定向基因组序列,在此基础上,诸多学者利用数量性状座(QTL)定位出了可以影响种猪生长、肉质以及繁育等多种性能的QTLs,其中几个主效应基因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种猪育种技术当中,例如可以控制种猪白肌肉、催乳素受体和产仔数的位于6号染色体上的氟烷基因(RN)。利用QTL技术进一步提高了种猪遗传评估的准确性,同时也提高了种猪早期的选择效率。

基因组选择技术实现了将基因组范围内的标记信息和测定性状值相关联,最终获得基因组育种值(GEBV)。该项分子育种技术可以提高早期育种选择效率,极大地提高了选择准确性,有助于降低群体近亲繁殖率,提高选配效率。PIC公司利用该项技术后,发现相较于常规育种,其准确性提高了1倍,并且将种猪的遗传育种进展加快了23%~91%。此外,还有公司将该项技术用于种公猪膻味以及母猪繁育性能的选择。但该技术需要较大的成本投入,通过结合高密度标记、低覆盖全基因组重测序等技术的结合应用,可以得到更高的推广率。

3.4 繁殖生物技术

利用人工授精等繁殖生物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种猪的育种效率,提高育种质量。人工授精技术从采集公猪的精液开始,需要做好采集过程中的防尘、防护工作,确保精液的质量过关;其次,是对精液进行质量评估,包括稀释、分装保存等过程,期间要特别注意精液运输、保存过程中环境温度、pH、渗透压等因素对精液质量的保证;最后,是输精过程的质量把控,这是确保人工繁殖技术成功的关键,对输精时间的准确把握是其中的重要一点。养殖人员可以通过公猪试情等方式,确定母猪的发情时间,每天最少要对母猪开展2~3次的查情,每次可持续15 min。输精时需要先做好消毒、卫生工作,可使用3%的高锰酸钾溶液对母猪后躯、使用工具等进行消毒,输精前做好输精管头部的润滑工作,输精时需要工作经验丰富的人员操作,避免损伤母猪生殖道,输精结束后不可直接拔出输精管,防止精液倒流。

上一篇:如何评估母猪的养育能力?

下一篇:没有了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地址:河北省邢台市  |  电话:0319—3163003  |  

Copyright © 2024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授权使用


首页
分享
留言 搜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