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业篇

粮食产业链风险治理对饲料产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日期:09-19 作者:余沪荣- 小 + 大

2、减少饲料粮占用耕地以加强“藏粮于地”

饲料粮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饲料粮一般指按照粮食消费需求划分为饲料需求的一部分,广义的饲料粮则是指为满足养殖动物的需要,将未经加工带有皮壳的粮食直接制成饲料所消耗的粮食以及饲草、农作物秸秆、木本饲料等用于饲喂的农作物资源。

随着食物消费结构变化,我国肉、禽、蛋、奶人均消费总量上升很快,口粮消费有所缩减,饲料粮的需求上涨较快,结构出现了重大变化,1995年,全国粮食消费需求总量为4.53亿吨左右,口粮、饲料用粮、工业用粮消费占比约为6:3:1,到2022年,我国粮食消费总量约为8.34亿吨,其中进口量约为1.47亿吨,消费结构中口粮、饲料用粮、工业用粮比重变为3.5:4.4:2,当前我国的饲料粮需求已经超过口粮,成为粮食消费的大头。由于饲草可以利用坡地、荒地等进行生产,尽量不占粮食生产的耕地,增加饲料中饲草的比例,减少饲料中用粮比例,降低饲料粮占用耕地,有利于保障口粮安全,成为粮食产业链风险治理的重要方向。

2022年2月,农业农村部印发的《“十四五”全国饲草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指出,促进饲料粮减量的一个重要渠道就是增加饲草供应,而饲草生产可以不占用耕地,尽量和粮食作物错季种植等,通过化草为粮,可以使土地产出率提高30%左右,未来随着粮食产业链风险治理的深入,更多地采用饲草成为饲料产业、养殖产业的转型方向。强化“饲草就是粮食”的观念,降低饲料粮使用和占用耕地,加大以草增粮、以草节粮、以草代粮的力度,是饲料行业推动藏粮于地的关键措施。

3、减少饲料使用原粮以降低粮食对外依存度

我国在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背景下,同时存在大量进口大豆、玉米等粮食的情况,其主要用途即用于饲料生产。我国口粮自给率在100%以上,谷物自给率在95%以上,但却是全球最大的粮食进口国,2022年粮食进口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6.87亿吨的21.4%,包括大豆进口9108.1万吨,玉米进口2062万吨等,这些进口粮食主要是用于饲料粮消费,拉低了我国粮食的自给率。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①我国耕地面积极其有限,质量不高,耕地资源难以承担日益增长的包括饲料粮在内的粮食需求;②种植大豆、玉米等主要饲料粮作物产量较低,相比于小麦、水稻等收益较低,在种植结构选择上大豆、玉米等处于不利地位;③国际粮食市场上,大豆、玉米等价格低迷,在价差影响下,进口大豆、玉米等饲料用粮符合市场选择。

在全球粮食供应链不受破坏的情况下,饲料粮进口风险仍然是可控的,令人担心的是在地缘政治冲突、全球供应链急剧恶化等极端情况下,无法取得足够的进口数额,将严重影响我国的饲料产业和养殖产业,从而对我国的整体食物供给产生巨大的风险。从粮食产业链风险治理的角度来看,渐进、有序地降低粮食特别是饲料用粮的对外依存度,有利于维护我国的粮食安全。而在耕地资源约束条件下,只有降低饲料产业对原粮的使用,才能精准地降低我国粮食的对外依存度。

4、实施饲料用粮减量替代保障畜牧业平稳发展

在饲料原料降低耕地占用、降低对外依存度的情况下,只有通过饲料用粮减量替代,才能保障饲料产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我国饲料原料供应体系中,最主要的畜禽饲料长期以玉米豆粕型日粮配方为主,饲料粮占比较大,国内可提供的饲料原料能量供给有余、蛋白含量偏低,需要进口大豆进行弥补。因此饲料用粮减量替代措施主要包括:①“增效”减量,以低蛋白、低豆粕、多元化、高转化率为原则,通过利用氨基酸、饲用酶制剂等技术,提高饲料蛋白消化利用率,进而实现低蛋白饲料日粮供应;②“开源”减量,通过挖掘动植物、微生物资源潜力,以及餐桌剩余食物回收利用等,创新传统饲料生产原料来源,逐步形成完善的大豆、玉米等减量替代体系;③“调结构”减量,主要是在不占用耕地和耕地错季轮作、套种下增加苜蓿、青贮玉米等饲草生产,利用生物技术提高秸秆、酿造糟渣、陈化谷物的饲料化利用率,促进生物资源循环利用,以此增加能量原料,进而在饲料原料结构调整中实现玉米豆粕型日粮的减量替代。

随着饲料产业的技术进步,很多以前难以利用的生物微生物资源都有可能变成饲料原料,饲料原料供应在长远趋势上会更加多元化。我国非常规饲料蛋白原料具有资源丰富、成本低廉的优势。开发利用非常规饲料蛋白原料替代豆粕对于减少饲料豆粕用量,助力饲料产业降本增效具有重要意义。

上一篇:第七届草业发展大会暨第十届苜蓿发展大会综述

下一篇:没有了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地址:河北省邢台市  |  电话:0319—3163003  |  

Copyright © 2024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授权使用


首页
分享
留言 搜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