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从多家种猪场引种 走访调研发现,一些养猪场从业者错误地认为只要从多个种猪场引种,引进的猪就不会出现血缘近、种源少的问题,于是就从多家种猪场进行引种。走访调研发现,从多家种猪场引种,存在较大的隐患。一方面容易造成病原交叉感染,疫病流行传播速度快,另一方面造成种猪种源混乱、系谱档案不清,无法更好地开展选种配种工作。所以在生产中,养殖场一定要避免从多家种猪场引种的弊端。 2.3 车辆运输管理不科学 供种场离引种场的距离往往较远,被引进的种猪需要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运输过程。但在车辆开展运输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司机线路不熟、驾驶不稳,车辆没有进行彻底严格的清扫消毒,以及路途中的随意停车等现象,这些都容易给猪只造成应激反应,降低猪只的生产性能。 3、科学安全引种前的措施 3.1 制定切实可行的引种计划 养殖场要结合场区实际情况,根据饲养品种、饲养模式、品种改良、种群更新进度等制定切实可行的引种计划方案,确定要引进猪的品种和数量。引进品种从遗传改良方面考虑,确保购进的猪种确实可以提高本场现有种猪的生产性能和商品猪的经济效益。规模养殖场种猪年更新率为25%~30%,建议规模场一般进行1~2次引种,养殖运行较好的猪场建议每年引进15%的纯种母猪进行繁育,引进种公猪精液随配随用即可。 3.2 选择符合需要的品种和个体 养殖场在引种前必须要做好市场分析,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引入后的用途综合考虑要引种的品种,引入品种应具有良好的经济价值、育种价值,尤其要有较强的适应性。在选择个体时,除了注重该品种所应具备的特征外,还要对其系谱进行审查,要求供种场提供该场免疫程序及所购买种猪免疫情况,并注明各种疫苗注射日期。种公猪最好要经过性能测定,并附测定数据和种猪三代系谱资料,还要注意亲本或同胞生产性能的表现、遗传疾病和血缘关系等。 3.3 执行严格的检疫工作 引种是提高猪群生产水平的主要措施之一,但也可能是疫病传播的重要途径。引种时,应切实做好检疫工作,严格执行隔离观察制度,是减少疫病传播最有效的途径。因此,引种时要确认引种地无重大的疫病发生;引进的种猪至少隔离饲养30 d,在此期间进行观察、检疫,经官方兽医检查确定为健康合格后,才可混群饲养。 调出种猪起运前的检疫。在运输前的15~30 d,种猪场对于养殖场要引进的猪要进行隔离饲养,引种的养殖场要调查该种猪场近半年来发生疫病情况,若发生过一类疫病,则立即停止本次引种。养殖场对于引进的猪要运用群体检查、个体检查等手段确保引进的猪是健康安全的。 种猪运输时的检疫。种猪装运时,当地畜禽检疫部门应派人员到现场进行监督检查。运载种猪的车辆、船舶、机舱及饲养用具等必须在装货前进行清扫、洗刷和消毒。经当地畜禽检疫部门检查合格,发给运输检疫证明。 3.4 减少运输应激 挑选好的种猪不要过度饲喂,根据路途远近,对上车前的种猪饲喂正常采食量的60%~80%,要保证充足的饮水量,可在饲料或饮水中加入适量的微生态制剂、黄芪多糖、电解多维等,以减少应激反应的发生,也可加入适量预防腹泻的中草药制剂,以提高猪的免疫性能,降低胃肠道应激反应。驾驶司机在驾驶运输时,要保持平稳匀速前进,车速过快或过慢都会引起猪的不适应,发生应激反应。在运输时,夏季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冬季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保证种猪在装运或运输过程中不可接触到其他偶蹄动物,运输车辆在运输前3 d要彻底进行清洗和消毒,消毒药物不可产生刺激味气味。另外,运输线路要提前设计好,路要平整好走,路途中尽可能避免经过屠宰场等高风险区域。 |
上一篇: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因素与提升对策
下一篇:鸡卵巢循环卵泡补充与排卵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