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业篇

如何摆脱“豆粕依赖”?

日期:06-11 作者:冯建伟 刘一明- 小 + 大

“去年猪肉价格不好,想着节约点成本,就买了一款低蛋白饲料试一试,里面豆粕含量少,价格相对便宜。用这种饲料养猪一年多,不仅饲料成本降了不少,猪的生长不受影响,而且猪圈气味也变小了。”河南省方城县杨集镇杨集村养殖户石秀峰认为,低豆粕饲料“真中”。

生猪养殖推广低蛋白日粮技术好不好?少用豆粕行不行?这些都是养殖行业近几年最热的话题之一,今春,有人就把这个话题带进了我国“最高议事殿堂”——全国两会。

“我国每年进口近亿吨大豆,养猪消耗近四成。使用合成生物技术发酵生产氨基酸来替代豆粕,能摆脱养殖业对大豆的依赖,全国推广有望减少2000万吨大豆消耗,可节省1.5亿亩大豆种植土地,对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秦英林建议,支持推进合成生物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发展以降低豆粕用量,并增强粮食安全保障。他的提议一石激起千层浪,受到各界关注。

我国是全球第一大大豆进口国,大豆进口量占国际市场一半以上。2018年,中美发生贸易摩擦,我国进口的8803万吨大豆90%以上来源于巴西、美国、阿根廷等国,大豆价格持续攀升抬高了豆粕价格,国内畜禽饲料成本加剧上涨。

饲料粮安全命题横亘在公众面前。转瞬6年过去,养殖业心心念念的豆粕减量替代进展如何?

不得已的选择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食物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目前,我国每年人均消费口粮138公斤,而消费肉蛋奶鱼185公斤。我国居民每天摄入蛋白质105克,其中有38%来源于粮食,40%来源于动物产品,未来动物蛋白消费还将持续增加。

豆粕是饲料蛋白的重要来源。近年来,随着畜禽饲养量增加,饲用豆粕消费持续走高。

2023年,我国进口粮食1.6亿吨,同比增长11.7%。从结构看,大豆仍占大头。全年进口量为9941万吨,比上年增长11.4%,占全部粮食进口量的六成以上。

“与我们每年进口大豆量相当的种植面积是7.7亿~8亿亩,也就是说,如果大豆要完全国内生产的话,要用掉7亿~8亿亩的耕地,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程国强介绍说。

从国际形势来看,俄乌冲突持续,巴以冲突再次爆发,全球地缘政治风险正持续增加;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南美洲的大豆主产地区多次出现极端气候灾害……多种不利因素交织叠加下,国际市场上“大豆风云”变化莫测。

“豆粕减量替代”已经成为我国应对外部供应不确定性的被动选择。

为最大限度压减饲料粮需求、减少饲用豆粕用量,2018年以来,农业农村部深入实施饲用豆粕减量替代行动,聚焦“提效节粮、开源替代”,在需求端压减豆粕用量,在供给端增加替代资源供应,供需两端同向发力。

2023年,农业农村部制定印发了《饲用豆粕减量替代三年行动方案》,在饲料和养殖行业全面实施提效、开源、调结构的技术措施,大力推广低蛋白日粮技术,充分挖掘利用国内可用蛋白饲料资源,想方设法增加优质饲草供应,强化技术集成、试点示范、标准引领,实现“降蛋白、提效率、减豆粕、挖资源”。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谯仕彦表示,要加强对动物营养需求的研究,持续开展对饲料营养价值的精准评定,还要把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充分应用到饲料生产和养殖过程中,实现精准营养,推进精准饲喂,才能提升养殖效益,节约饲料粮。

“低蛋白日粮是相当长时期内解决蛋白饲料资源短缺的最大依仗。”谯仕彦强调,研究推广低蛋白日粮技术很重要。

为了让低蛋白日粮技术覆盖面不断扩大,全国畜牧总站组织编制了《猪低蛋白低豆粕多元化日粮配制技术要点》《肉牛低蛋白低豆粕多元化饲粮配制技术要点》《肉羊低豆粕饲粮配制及饲养技术要点》《草鱼低蛋白低豆粕多元化饲料配制技术要点》等教材。

2023年,我国豆粕在养殖业消耗饲料中的占比为13%,比2022年下降1.5个百分点,按全年饲料消耗量测算,豆粕饲用消费减少730万吨,相当于减少大豆饲用需求900多万吨。全国33家百万吨级企业生产的配合饲料中豆粕占比为10.8%,比全行业平均水平低2.2个百分点,示范带动效果显著。

上一篇:粮改饲,不仅补上了畜牧业短板

下一篇:没有了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地址:河北省邢台市  |  电话:0319—3163003  |  

Copyright © 2024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授权使用


首页
分享
留言 搜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