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种公猪的饲养管理 对于成年公猪的饲养,需要单圈饲养,而且对于圈舍的要求很高,圈舍内最好保持恒温恒湿,温度保持在20℃左右,湿度保持63%左右,舍内的地面平坦干燥,光照充足,每头公猪舍的面积在7~9 m2,确保其有充足的运动场地,公猪需每天运动1~2 h,以确保精液质量和公猪的体质。公猪圈舍要保持干净卫生,定期清洗和消毒,避免细菌在圈舍内滋生而影响公猪的繁育性能。种公猪在夏季时采食量下降,进入机体内的能量和蛋白质减少,势必影响种公猪的繁育性能,因此夏季时对种公猪的饲养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提高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2)在饲料中添加3%的油脂,体增热小,且能量高;3)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和维生素E,减少公猪的热应激反应;4)在饲料中添加消暑祛湿、健脾开胃的添加剂,增加种公猪的采食量。 4、精心护理仔猪 新生仔猪的精心护理是提高仔猪成活率的因素之一,要想仔猪死亡率低、生长发育好,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4.1 注意防止初生仔猪活力偏差 每窝新出生仔猪中都有较弱的仔猪,这些仔猪体重轻、身体弱,容易感染疾病和死亡,所以这些仔猪是重点护理的对象,把出生后身体虚弱、站立不稳,体重小于0.8 kg、活力不强的仔猪挑选出来,加强护理,防止出现仔猪的活力偏差。 4.2 防止初生仔猪吃进粪便 妊娠母猪经常趴卧,若产房没有及时清理粪污,粪污就会粘在母猪的乳头等部位。所以母猪在临产前需要对其乳头阴门进行清洗和消毒,防止刚出生的仔猪吮吸乳汁时病原菌进入仔猪体内,造成仔猪感染疾病,出现腹泻等症状。 4.3 防止初生仔猪受寒 仔猪出生后,及时清理身上的羊水,使其身体干燥,一是可防止仔猪着凉感冒和腹泻;二是可避免羊水进入仔猪的呼吸道和肺部而出现肺炎等炎症;三是防止羊水进入仔猪的消化道影响消化吸收能力。 4.4 接产时注意仔猪的脐带处理 脐带是仔猪未出生前获得营养的唯一途径,对仔猪有很大的作用,所以断脐时,需注意以下几点:1)仔猪出生后,不要立刻剪断脐带,需要停留2~10 min,目的是防止仔猪出现缺氧应激反应,提高仔猪的活力和体质,有利于仔猪的后期生长和发育。2)在距离仔猪腹部5~7 cm处剪断脐带,脐带过长,拖地或踩踏导致污染,脐带过短,脐带孔闭合不全。断脐后用5%的碘酒进行消毒。 4.5 让初生仔猪尽快的吃饱初乳 仔猪出生后没有免疫力,需通过初乳获得,初乳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免疫球蛋白等营养物质,既可以促进仔猪的消化道活动又可以提升仔猪的免疫力,所以要保障仔猪尽快上初乳。 4.6 注意防止被踩伤和压死 在实际生产中,仔猪被压死的数量占仔猪死亡总数的一半,仔猪的护理中,防止被母猪压死是降低仔猪死亡率的重要手段,除了选择母性好的母猪外,还需要24 h守在产房内,看护仔猪。 4.7 断奶仔猪饲养 仔猪断奶前需要补饲饲料,促进仔猪消化酶的分泌,而且保证仔猪断奶期间的营养,采取少食多餐的方式保证仔猪的采食量。仔猪转入保育舍前,需对保育舍进行清洗和消毒,保持合适的温度,采光充足。对于60 d内的断奶仔猪,尽量不注射疫苗,必须注射疫苗的情况下,不可直接抓取注射,需将仔猪挡在角落进行。在疾病的高发期,可将抗菌消炎的药物添加在仔猪的饮水或饮食中。 5、总结 综上所述,影响母猪繁殖性能和仔猪成活率的因素很多,为了提高母猪繁殖性能和仔猪的成活率,最主要的是在母猪、公猪和仔猪的饲养管理方式上进行改进,包含各阶段母猪的饲喂、饲养、发情鉴定,公猪的饲养管理,仔猪的护理、断奶后的管理等,以提高养殖场的经济效益,促进养猪业的发展。 |
上一篇:我国育成肉用细毛羊新品种
下一篇:种猪批次化生产在我国的创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