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营养等级的调整根据猪(种)的用途而定 能繁母猪的饲养是决定生猪养殖性能水平、生产成本和效益的重要来源,提高能繁母猪的繁殖效率是促进肉品生产成本降低的重要抓手。种公猪、母猪和长肥猪,由于生产目的不同,所需营养也不尽相同。因此,在进行饲料配合时,应根据各种猪的营养特性,调整饲料配方营养水平,以达到既能满足不同类型、不同阶段的猪只的生长发育需要,又能节约饲料原料,减少饲养费用的目的,从而达到既能满足猪只的生长发育需要,又能降低饲养成本的目的,同时,还能提高饲料配方营养水平,从而达到提高种猪繁殖性能、促进“增效降本”的综合技术体系入手,探索从“母仔一体化”理念内涵出发,分享母猪繁殖性能影响生产成本的数据分析,从而达到母猪繁殖性能提高的一体化精准饲养技术。目前,这一技术体系已在全国年出栏生猪20强企业中应用了11家。 2.2 根据猪性别进行营养水平的调整 由于猪只的性别不同,对营养物质的需要也不一样,所以要根据猪只的性别不同,进行饲料营养水平的调整。如母猪群的繁殖效益,与猪场在现代化养猪生产中所取得的生产成果、所取得的经济效益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母猪精养技术对规模猪场母猪繁殖性能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其基础在于准确掌握母猪在繁殖周期中的代谢特性和营养需求。通过精准化饲养,仔猪初生均匀度差、弱仔率高、泌乳期采食量低、机体损耗高、PSY低等当前母猪生产面临的行业突出问题得到更有效地解决,对母猪饲养具有重要意义。 2.3 随着年龄的变化进行营养水平的调整 在断奶后至初配期间留作种用的仔猪,是生长发育较快的后备母猪。后备母猪在6个月龄前后要控制体重,不能太肥壮,适当增加青饲料;在不同的饲养阶段,瘦肉型生长肥猪的生长侧重点是不同的,所需营养成分也是千差万别的。因此,应随着年龄的变化而改变日常食物营养水平的调整。 2.4 随着体重的变化进行营养水平的调整 猪只的生长是一个持续渐进式的过程,其神经组织、骨骼、鸡肉、脂肪的生长都呈现一定顺序的缓“S”型生长曲线,其营养需求每天都在发生变化,如后备母猪60 kg左右所需营养水平的不同于分阶段饲养的生长肥猪等,都说明随着猪只体重的不同,营养水平的调整是必要的。因此,猪只的神经组织、骨骼、肌肉、脂肪等的生长,在其生长拐点出现之前发挥生长优势,在生猪生长初期就采取积极措施,力争用最短的时间、最少的饲料量、低最少的成本,以最大的努力使其生猪生长速度加快。 3 小结 生猪养殖的成本和生产效率是一个企业能否盈利的重要指标。精准营养是精准喂养的基础,首先需要明确猪只对营养的精准需求,确定精准营养的用途,为其提供稳定所需营养物质,这样才能满足猪只对营养物质的准确需求。因此,要想设计出精确的日粮配方,就需要了解猪只需求。广大从业者要跳出传统养殖思维的局限,放眼整个产业链的金字塔,在生猪生产的实际中勇于担当;创新养殖技术,创新养殖制度;创建养殖数据生态圈,实现养殖系统良性、健康、可持续发展,以养殖资源共享带动数据共享;依靠精准高效的平台协同,从个人单打独斗到团队作战的育种技术落地;以产业数字化改造为契机,推动养殖生产有机衔接。善用养猪大数据,可以换个角度带来养猪生产技术的变革,从而更好地满足普通民众对猪肉的消费需求,从而保持猪价的长期稳定,在稳定生产、保障供给、建立良性循环的生猪市场、充分带动生猪产业优质发展的基础上,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
上一篇:冬季养猪“两喂三不喂”
下一篇:商品育肥猪料槽及料塔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