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温度的逐步降低,北方猪场迎来了一年之中最为难熬的时期,尤其是东北,山东、河北、河南、安徽和江苏等几个地区,非洲猪瘟(ASF)的压力骤升,非洲猪瘟“拔牙”持续之久,生产成绩惨不忍睹,生产人员叫苦连天,猪企举步维艰。防不胜防的非洲猪瘟以及较低的生产效率导致猪场损失惨重,2020年之后,很多猪企缩减了在北方区域的母猪存栏,甚至部分猪企退出了北方市场。 1 冬天北方区域母猪场损失惨重的原因 冬天北方区域猪企较为艰难,很大的原因在于母猪场ASF频发,尤其是设计存栏较大的母猪场,年年必“中招”,年年必复产。猪场感染非洲猪瘟病毒(ASFV)后,会有两个结果,清场或者“拔牙”成功,但是无论那种结果损失都是巨大的。冬季北方区域母猪场容易“中招”,主要是以下几个原因。 (1)大环境较差,随着气候逐步变冷,大环境中ASFV的阳性检出率越来越高,菜市场、超市、猪肉铺等区域都是高危区域。 (2)冬天北方区域气温较低,猪场的消毒力度就会大打折扣,这也是夏天北方母猪场相对安全的原因之一。 (3)不合理的选址,2019—2020年,金猪时代的到来,许多企业迅速发展,这也导致了很多猪场的选址较差,靠近村庄、集市或者交通要道,猪场立于“危墙之下”。 (4)频繁的物资进入,2019年之后,很多猪企盲目建场,并且设计存栏不会低于5 000头,大场就会有频繁的物资进入,这就带来了极大地感染风险。 小部分母猪场冬天能够免于ASF的影响,但是较低的生产效率也使得母猪场出现亏损。一方面过多的生物安全投入影响了生产上的专注度,另一方面生物安全也会影响生产的正产开展,这两个方面是母猪场生产效率低的主要原因。在冬天,部分猪场分娩率甚至是会降到70%以下,ASF防控即使有效,但是较低的生产效率依然会导致母猪场亏损严重,猪价萎靡的时期就更加明显。 2 冬天北方区域母猪场生产流程的变化 进入到十月份,部分猪企会进行生产流程的调整,目的是减少ASF对猪场的损害,即使猪场感染ASFV,对应的生产调整也会减少ASFV的扩散风险,减少“拔牙”的难度,损失降到最低。生产流程的调整必须是针对ASF所做的防控,就是我们常说的“静默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公猪不能使用或者是不能正常使用(见图1)。 (2)采样模式的调整,有剩料的母猪必须进行采样。 (3)哺乳仔猪不允许二次寄养。 (4)从11月份开始,母猪场停止所有的疫苗免疫和投药保健工作。 3 生产流程调整带来的影响 对于正常运行的母猪场而言,正产操作受到限制会造成生产效率的降低,冬天生产流程的调整必然会损失一定的生产成绩,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3.1 断奶母猪的生产成绩下降 公猪不能正常使用是断奶母猪生产成绩下降的主要原因。公猪对断奶母猪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公猪能够促进断奶母猪的发情率、缩短断配间隔、促进断奶母猪的发情表现以及保证最佳的配种时间。公猪不能正常使用就会造成断奶母猪发情率、配种受胎率以及产仔成绩下降,直接影响到生产效率。断奶母猪需要优饲,优饲就会导致剩料的出现,采样模式的变化就会使得优饲环节受限。断奶母猪发情排卵是需要较多的能量,优饲不到位就会导致断奶母猪发情延后、发情状态差以及卵泡发育数量减少,从而造成断奶母猪生产成绩的下降。 |
上一篇:提高仔猪断奶重母猪的饲养管理
下一篇:养猪人不再畏“蓝”的7个招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