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种繁育

内江猪遗传资源保护现状及建议

日期:01-02 作者:查琳,易霞- 小 + 大

猪粮安天下,良种铸基石,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种质资源是种业的“芯片”,做好种质资源的收集、保护和利用,是推动我国种业发展的第一步,是确保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猪种质资源是国家战略性资源,是发展现代养猪业的关键,内江猪是我国最优良的地方猪种之一,是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培育联合作用的结果,其遗传资源是一种珍贵的生物种质资源,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多个优良的遗传性状名列中国地方优良畜禽品种资源的前矛,也是多年来我国推广数量较多,覆盖地域较广的地方猪种。内江猪作为我国的优良地方猪种的典型代表,在养猪生产中有很高的推广利用价值,具有有增重快、适应性强、配合力好等稳定的遗传特征和优良的表型性状,是一些外来品种猪无法替代的。

长期以来,由于许多发达国家强调培育高产的“专门化品系”,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品种资源的保存和利用,使遗传资源受到严重威胁,甚至丢失,造成品种单一,基因贫乏,同时也难以避免地因基因过于纯化而带来了遗传疾患,为适应复杂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和市场多样化的需要,保持养猪业可持续发展,他们就不得不千方百计四处搜寻,甚至不惜重金从国外购进资源。面对世界范围广泛存在的家畜遗传资源枯竭的教训,我国作为世界上畜禽品种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加强对内江猪的保种选育,既能为我国当前乃至今后长时期对这一品种的研究、开发和利用奠定坚实的基础,也能促进我国养猪业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内江猪品种保护与选育现状

1973年开始,内江猪育种协作组先后进行了猪群整顿,开展种猪鉴定,建立育种核心群,建立健全系谱登记记载,培育后备种猪。2011年内江市种猪场(现内江市畜牧业发展中心)按照农业部的要求对内江猪的保种选育开展了一系列相关工作,成立了内江猪保种选育技术组,制订了《内江猪资源保护方案》,建立起了“保种场+扩繁场+保护区+生产区”的保种模式。目前形成常年有450头能繁母猪、36头公猪、6个血缘的核心保种群体,多层次保障种源安全。建设有内江黑猪研究所和育种实验室,联合科研院所推进基因备份技术攻关,完成3.8万剂精液、62头体细胞、61枚胚胎冷冻保存和新品种培育基因测序等工作。

内江猪遗传资源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资金投入不足、遗传特性研究不够深入

保种是一项既花钱又费力的长期性工作,必须依靠国家、社会、企业共同支持和投入才能完成的任务。但是,在1990年后,地方猪种选育未再列为科研课题,经费来源断位,致使核心群缩减,优良性状没有被有效地选育和保护。内江猪核心群保种场在经济上即使有时有国家的少量补贴,但都是处于亏损局面。

由于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原因,对内江猪认识还较肤浅,很多遗传特性还没有完全掌握或未曾发现,以致很多有用的性能丢失。到目前为止,对内江猪研究只限于外貌、生产性能、适应性等方面观察,对其内在潜质、遗传基因等方面的认识还未深入。

2.2 种资源保存形势严峻、保护体系运转不灵

由于大量开展杂交生产,饲养内江公猪亏本,导致保种区的内江公猪越来越少。内江猪保种选育核心群的公猪数量虽然有30多头,但是由于其利用率太低,其生产性能受到影响,有逐渐衰退的表现,面临着优良基因流失和性能逐年退化的威胁,品种内的遗传多样性日益缩小,遗传变异日益枯竭,遗传基础愈来愈狭窄。由于对内江猪品种资源保护认识上的差距,对内江猪资源保护、开发、科研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投入不足,保种场和保护区之间逐渐失去联系,保护区不向保种场提供资金支持,保种场也不向保护区提供种猪血缘,保种场与保护区之间没有形成良性互动保种体系运转不灵。

2.3 生存环境的改变及疾病威胁

内江猪的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互作的结果,近几年来,内江猪的日粮组成、营养水平、饲养管理技术,特别是有些备份场将习惯生活在有运动场的地圈中的内江猪关养在单体限位栏中不能自由运动,导致内江猪的生活环境发生较大变化,必然导致其表现型的改变,从而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保种。保种场是一个老场,本身的疾病控制困难逐年加大,近几年外来疾病严重威胁到保种场的生存,一旦周边发生非洲猪瘟、猪口蹄疫等重大疫病,保种场的猪很可能在扑杀范围内,从而可能导致保种场一夜之间消失,损失无法弥补。

上一篇:肉鸽五大品种简介

下一篇:公猪采精的注意事项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地址:河北省邢台市  |  电话:0319—3163003  |  

Copyright © 2024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授权使用


首页
分享
留言 搜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