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国内养猪业“猪病复杂”,严重拖累养猪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而猪病复杂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混合感染。其实,所谓的“混合感染”,这些病原体并不是同时感染的,其中仅有一种是原发病原,其他都是继发感染。猪场必须结合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观察,找出原发病原体或诱发因素,从源头上采取防治措施才能真正有效地防止该类疾病的反复发生。 随着病原检测技术的迅猛发展,1份病料中可以同时检测到多种病原体,因此混合感染的概念应运而生。但是通过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猪群不同发病阶段的病原体检测,我们可以发现这些病原体并不是同时感染的,其中仅有一种是原发病原,其他都是继发感染。因此,要有效防治这些所谓的“混合感染”,首先要找到原发病原,只有解决了原发病原的问题,继发感染的防治即可迎刃而解。下面笔者根据几十年的工作经验,分享猪场常见混合感染的防治方案。 1 保育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 呼吸道疾病是困扰广大养猪人的首要难题,对病死猪解剖的常见病变主要包括淋巴结充血或水肿,心包积液或粘连,肺肉实变,腹腔积液或有纤维蛋白渗出,肾有出血点或白斑等。病原体可以检测到蓝耳病病毒(不同毒株)、圆环病毒2型、肺炎支原体、链球菌以及猪副嗜血杆菌等。 许多猪场往往根据解剖和细菌分离结果,围绕链球菌和猪副嗜血杆菌感染采取各种防治措施,包括接种菌苗、抗菌素保健、中药保健等。但结果是菌苗和中药的效果不显著,抗菌素一停疾病复发。究其原因,关键是这些病原菌并不是原发病原,而且血清型众多,互相没有交叉保护力。 现有的研究证实,引起保育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原发病原体包括肺炎支原体、蓝耳病病毒和圆环病毒2型,其中它们的感染时间又有差异:蓝耳病病毒和圆环病毒2型可以通过妊娠母猪发生胎盘感染,同时蓝耳病病毒在6周龄后又可以发生感染,圆环病毒2型在10周龄后可以发生感染;肺炎支原体主要在3周龄前发生感染。因此,要有效防控这些原发病原体的传播,必须确保母猪不发生胎盘感染和选择合适的首免日龄。 鉴于上述原因,针对保育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我们推荐以下防治方案:(1)选用优质的蓝耳病和圆环病毒2型灭活疫苗对生产母猪实施1年3~4次的普免;仔猪根据母源抗体确定首免日龄,然后间隔3周加强免疫1次。(2)支原体肺炎选用弱毒疫苗于5~7日龄靶向免疫1次或选用优质灭活疫苗于7日龄和21日龄各免疫1次。(3)加强保育猪舍的保温和通风,提供充足的营养和减少霉菌毒素,减少各种应激。(4)转入保育猪舍的第1周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对链球菌和猪副嗜血杆菌都敏感的抗菌素进行保健。 2 育肥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近几年来,一些猪场一直被育肥猪频发的传染性胸膜肺炎所困扰,各种菌苗和药物都已尝试,但收效甚微、损失巨大。 究其原因是没有在诱发因素上采取防治措施,由于诱发因素的持续存在,使得所有防治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措施事倍功半。现有的研究证实,肺炎支原体或伪狂犬病病毒感染会诱发和加重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因此,要有效防治传染性胸膜肺炎,首先要做好支原体肺炎和伪狂犬病的防控。我们近几年对20多个传染性胸膜肺炎疑难病例的成功防治证明了这一结论。 3 哺乳仔猪轮状病毒感染 在哺乳仔猪腹泻样品中经常会检测到轮状病毒核酸,所以许多人认为这种腹泻与轮状病毒感染密切相关。但对周边健康仔猪的粪便进行检测时,阳性率也很高,而且对发病仔猪用抗菌素治疗也有较好的效果。这些现象说明,除了轮状病毒外,还有其他因素混合其中。我们在对腹泻样品进行细菌分离时,经常可以分离到魏氏梭菌或溶血性大肠杆菌,而健康仔猪的粪便样品中分离不到这些细菌。 所以,当哺乳仔猪腹泻样品排除冠状病毒感染后,即使检测到了轮状病毒核酸,更要关注魏氏梭菌、大场杆菌、球虫等混合感染或母猪饲料中的呕吐毒素。 |
上一篇:猪支原体肺炎的诊断及防控
下一篇:非洲猪瘟临床诊断及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