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广西南宁市邕宁区那楼镇中山村的桑蚕种植养殖基地内,只见一面面长宽各1.2米的养蚕用方格簇排列整齐,熟蚕在簇片上自行织茧。这里,是中山村残疾人赖运升的养蚕基地,作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如今,他的人生已和养蚕这项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 2006年的一天,赖运升像往常一样在桑林里采摘桑叶,但不幸突然降临,边上村民正在砍树,本来倒向另一边的树木,因为风大,树干重重砸到了赖运升,造成他的脊椎严重损伤。经过长期康复训练后,虽能不依靠拐杖走路,但他的背却再也直不起来了。 “受伤后,我种过地、养过蚕、放过牛,还跑去外地做过小生意,但都没能成功。”赖运升渴望找到一个能长久发展的路子,靠自己的努力实现人生价值。“后来邕宁区开始实施‘阳光助残基地’项目,为加入合作社的残疾农户免费提供蚕苗,我和妻子决定加入齐兴桑蚕专业合作社,继续种桑养蚕。”赖运升说。 赖运升养蚕虽有基础,但为了把技术学精学好,他要比别的养殖户付出更多努力。经过学习,赖运升终于明白以前养蚕失败的原因:“广西雨量充足、气温较高,适合桑树生长,桑叶产量大,但这一特点也容易让桑树病原体成为传播与感染的源头,且温度高、湿度大的环境还会增加病毒的传播速度,蚕染上脓病后要买什么药治疗也不清楚,才会损失惨重。” 功夫不负苦心人,很快赖运升成为种桑养蚕的一把好手。养蚕第一年,赖运升的收入就达到6万多元。2015年,他扩大养殖规模,收入大幅增加,当年就摘掉了贫困帽子。 凭着这股不怕苦累的劲头和精湛的养蚕技术,2016年,赖运升养蚕收入稳步增加,大大坚定了他走种桑养蚕之路的信心。此后,他扩大养蚕规模,把其他外出务工村民的撂荒地利用起来,种桑规模从开始的8亩增加到13亩。 2017年,赖运升联合6户农户,在村里牵头成立桑蚕专业合作社。他不但根据农户需求开展技术培训,还分享市场信息供大家参考,帮助中山村2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为进一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致富增收,2019年,中翔桑蚕合作社成立,赖运升成为合作社负责人之一,承担合作社的技术指导工作。 在基地内见到赖运升时,他正在向农户分享养蚕心得:“蚕会在晚上睡觉,我们可以通过控制蚕的生长环境来保证它们舒适的睡眠,确保吐的丝洁白光滑。” “在最困难的时候,村合作社的技术员教我技术,政府给予我政策和资金支持。现在我也想尽己所能帮助更多人。”赖运升不断寻找能带领更多残疾人致富的产业路,“种桑养蚕是有季节性的,天气太热太冷都会成为蚕农收入的空白期。我们得未雨绸缪,思考如何在做好桑蚕产业的同时,发展其他产业,让钱袋子不断鼓起来。” 除了养蚕,赖运升发现种植食用菌也是条增收致富的好路子。2021年初,他牵头成立远升食用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此外,他还以“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朝天椒种植产业。在赖运升的带动下,周边村屯种植朝天椒达3000亩以上,每年可为村集体带来5万元收入。 |
上一篇:车双礼:返乡创业领跑特色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