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一轮全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中,农业农村部继续将禽白血病等主要疫病监测结果作为国家肉鸡核心育种场、良种扩繁推广基地遴选和核验的考核标准。去年6月,农业农村部公告第574号《种禽健康标准》再次明确,要求种禽均未发生包括禽白血病、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多种禽病,且临床健康、病原监测阴性。作为育种企业,禽白血病等垂直类疾病阴性是硬指标,这也正是育种开发的基本要求。 截至目前,我国国家级禽白血病净化场已有22家,这些净化场已成为禽白血病净化工作的示范。2022年,农业农村部新发布的《一、二、三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已将禽白血病从二类疫病降为三类疫病,我国禽白血病防控已取得阶段性进展。 “作为种源性疾病,必须从祖代鸡里把阳性病例剔除。”秦爱建表示,国内在禽白血病上不少企业自我感觉净化得比较好,但是近几年禽白血病在不同的地区还有零星发生。“过去禽白血病只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肉鸡中发生,现在传播到中国,感染的鸡有的发病,有的却不发病,有的有病毒没有抗体,有的有抗体却没有病毒,有的两个没有,有的则既有抗体又有病毒,所以在表现上与禽流感完全不同,必须高度重视,做好长期监测、长期净化、持续净化的思想准备。” 3、肉鸡肌胃炎:病因多且复杂,不能一概而论 “有些病总是莫名其妙地来,又莫名其妙地走。”在此次研讨会上,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曹永长在形容肉鸡肌胃炎发生时如是说。 “莫名其妙”说明肉鸡肌胃炎病因复杂,还有很多关键病理有待科研进一步揭示,但临床上发生的问题还应引起足够重视,虽然很少有鸡场出现大规模死亡的现象,但是会表现出肠炎、白脚、长速慢等等症状,影响养殖效益。 曹永长表示,从解剖来看,肉鸡肌胃炎发病的鸡主要表现为,肌胃角质膜糜烂,偶见腺胃肿胀或者是肌胃与腺胃连接处有出血,同时肠道里呈现血斑,有时还会见到法氏囊和胸腺萎缩。 可以说,造成肌胃炎成因多且复杂,有传染性和非传染性因素两种。传染性因素有病毒、细菌、真菌都可以引起相关症状,非传染性因素像霉菌毒素,饲料营养方面的像维生素的缺乏或饲喂过量等,所以不能一概而论。 曹永长举例,二三十天的雏鸡发病跟传染性囊病和传染性贫血两个免疫抑制病相关。另一种比较常见的,是1日龄鸡出现肌胃炎,很可能跟孵化温度有关,把鸡舍温度降低0.5~1摄氏度,问题就可能解决。 “肌胃炎是一种传染性疾病。”曹永长解释,因为通过肌胃炎病攻毒实验或同居动物感染试验均可以复制肌胃炎。他称,虽然肌胃炎病因复杂,但法氏囊病变异株和鸡贫血病毒是导致肌胃炎发生的主要原因,因为它们引起了鸡体内的免疫抑制,从而使得细菌和真菌继发感染,致使肌胃炎发生。但也说明,法氏囊病变异株疫苗与鸡贫血病毒疫苗可以部分预防肉鸡肌胃炎的发生,在发病早期利用药物对肌胃炎有一定程度的治疗效果。 4、马立克氏病:警惕超强毒破防 与禽白血病一样,马立克氏病同样也降为三类动物疫病,不同的是,马立克氏病防控有疫苗作为武器,只是目前变异毒株正在突破疫苗屏障。 马立克氏病是常见的家禽肿瘤病,主要易感家禽包括肉、蛋鸡和火鸡等,主要诱发感染鸡发生肿瘤,生长生产性能下降以至死亡。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今年7月我国马立克氏病发病373例,死亡113例。可见,马立克氏病毒在鸡群中的危害依然存在。 在此次研讨会上,广西民族大学教授何秀苗介绍,马立克氏病毒的危害主要包含临床上感染鸡的各种不同致病性毒株。据介绍,目前在云南昆明鸡群中分离大多数的毒株都是属于强毒、超强毒和特超强毒。这种病毒使鸡的免疫系统遭到破坏,导致鸡群抵抗力下降,疫苗免疫应答水平降低,并发、继发多种感染造成更大的间接损失。 何秀苗分析,马立克氏病增多主要病原方面是免疫失败不断增多,可能是病毒毒株变异和毒力增强的缘故。目前,广西等省区的放养黄羽肉鸡以及其他省区的蛋鸡、肉种鸡,每年临床的病例时有出现,而这个时期也是黄羽鸡快速发展和扩张的时期。而黄鸡又是对马立克氏病比较敏感的宿主,加上它饲养期超长和其他免疫抑制的问题,使其成为易感动物。 |
上一篇:流感袭来,中国禽业何以平稳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