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对猪场常用的几个年化指标:年产窝数、断奶仔猪头数/种母猪/年、非生产天数/种母猪/年的计算进行了说明。希望和同行交流。 年产窝数(LSY)的计算: 关于年产窝数的计算,在我之前的文章中有涉及到,当时讨论了如何把LSY计算为2.99,最终说明生产安排特别是配种头数要稳定,不能波动太大,否则会显著造成指标结果的不稳定,超出正常范围。 原文见:我的猪场母猪的年产窝数2.99? 当时这篇文章发布以后,有朋友也提出来了当时举例中存在问题,就是时间段选取太短,只有一个月,如果把时间段放宽到半年或一年,那么阶段性的配种不均衡不会导致年度数据出现剧烈变动。 这也说明,对猪场而言,每周有每周需要看的指标,每个月有每个月需要看的指标。对于年化指标,最好是半年或一年的时间段下来统计和分析,会取得比较稳定的结果。 计算公式说明: LSY计算公式如下: LSY=(统计期内分娩的窝数/统计期向前平移115天的平均种母猪存栏)*(365.25/统计期的天数) 统计期向前平移115天的原因: 在均衡生产的情况下,繁殖猪群存栏头数恒定,因此不做平移从长时间上看并不影响数据;但考虑到大多数猪场难以实行批次管理和均衡生产,种母猪存栏头数变动会较大,因此必须以分娩母猪向前平移115天一个怀孕期的那时候的种母猪存栏,只有那个时候的存栏的头数才能确保有现在的分娩窝数,尽量确保LSY数据和当时存栏的匹配;另外,导致分娩这件事和当前存栏没有关系,比如当前怀孕1天的母猪并没有对当前的LSY有任何贡献,但向前平移以后的怀孕1天的母猪对当前的LSY有贡献。思路可参考平移计算的分娩率。 群体指标还是个体指标? 前边的计算思路是从群体的角度去考虑猪场的LSY,但是,年产窝数同时可以从种猪个体的角度来看,它可以作为对个体母猪繁殖效率的评价指标。 针对某一头母猪计算它的年产窝数,只需要先计算出它的胎间距,然后用365.25除以胎间距就可以算出来了。 但这要求:被评价的母猪必须有2胎及以上的分娩记录才行。因此这种计算方法就是只针对了部分母猪的计算,并不能用来做全群母猪的评价。 断奶仔猪/种母猪/年 的计算: PSY有不同的解释,主要在于母猪的界定。断奶头数/种母猪/年 和 断奶头数/母猪/年 含义其实是不一样的,因此看到PSY的数据时要首先确认它界定的母猪是哪个。 一般来说,母猪包括经产母猪、已配种但从未分娩的母猪、入群但从未配种的母猪、后备母猪,而种母猪包括除后备母猪以外的其他母猪。但部分软件可能对于已经入群但从未配种的母猪并没有纳入计算,这样会使得PSY结果偏高。 包括后备的PSY体现了群体水平,而不包括后备的PSY体现了繁殖猪群的繁殖效率,可用于场间比较。 所以场内评估时一般需要把后备纳入进来,这样才不至于掩盖后备的问题。而场间比较时,由于各场对于后备的界定标准不一致,所以不考虑后备,使得比较标准一致。 计算公式说明: PSY=(统计期内断奶仔猪总数/统计期向前平移138天的平均种母猪存栏)*(365.25/统计期的天数) 平移138天:基于选定日期范围内断奶的母猪都是在115天+23天之前配种,那个时候的配种才导致了现在的断奶。 这里的平移天数实际上很难做到科学,每个猪场的平均断奶天数可能都不一样。所以只能尽可能确保结果的稳定。当然,如果猪场存栏相对比较稳定,平移多少天对计算结果的稳定性影响很小。 非生产天数/种母猪/年 的计算: 非生产天数定义:种母猪在统计时间段内的在群天数中既没有处于怀孕也没有哺乳的天数。 这个指标在界定过程中是比较复杂的,考虑的情况比较多。这里我把部分情况列出,供朋友们讨论和提意见。 对于在统计时间段之前或之内配种的母猪,一旦随后记录了妊检返情、流产、空胎/未怀孕(配种后有结果),则从配种日期至妊检日期,不能视为怀孕天数,按非生产天数处理;对于在统计时间段之前或之内配种的母猪,一旦随后未有配种后结果而离群,则从配种日期至离群日期,不能视为怀孕天数,按非生产天数处理;对于在统计内分娩或在统计期后分娩,但分娩的总仔数等于0,则其分娩之前的怀孕天数视为非生产天数,落在统计时间段内的怀孕天数被计入统计到非生产天数中;对于在统计时间段之前或之内分娩的母猪,一旦随后记录了种猪离群事件,则从分娩日期至离群日期的这段天数,视为哺乳天数,需计入生产天数。 计算公式说明: NPD/种母猪/年=(统计期内所有在群种母猪的NPD总和/统计期平均种母猪存栏)*(365.25/统计期的天数) 注意:由于母猪配种后均假定怀孕,因此当后续发生了空、返、流事件或离群事件,会导致之前几个月内的原来认定为怀孕的天数变更为非生产天数,因此导致之前几个月内的非生产天数会发生变化;由于现场记录不可能百分百准确,当存在历史记录的修改或增删,会导致各个月的非生产天数会随生产事件的增删改而发生变化。 |
上一篇:春天养猪的几个关键点
下一篇:仔猪被压死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