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规模化快速成长 2022年1-8月11家上市公司出栏生猪1758.7万头,同比增幅高达42%。2021年,根据中国猪业高层交流论坛统计,我国前20强养猪企业出栏生猪是1.36亿头,约占总出栏量19.5%。我预计2022年我国前20强生猪企业出栏生猪可能会超过1.9亿头,占国内生猪总出栏量比重会接近30%。成长速度远远超过行业的一个预期,那为什么会有这个预期?很重要的原因是非洲猪瘟疫情导致的大跃进,但也正因为它是一种大跃进式的增长,不是行业自然的增长,所以说规模化快速增长必然会给部分企业带来很大程度上的负面作用。从今年我们就能看出来,很多的养猪企业遇见了非常巨大的经营挑战,现金流出现了很大的问题。 3、行情振幅加大 这几年在非洲猪疫情的影响下,猪价高的时候达到21块,低的时候5块多,振幅非常大。特别是在生猪期货的影响下,行情的振幅是短期内快速涨跌,给行业带来明显不同于以往的特征。在以往哪怕遇见重大疫病,行情的振幅也没有像现在这么大、这么快,对于这种现状,养猪企业要很清晰、很重视。在未来即便是疫情平缓了,可能也会成为行业常态。在行情振幅比较大的常态下,企业怎么应对?这需要我们仔细思考。 4、需求低迷超预期 在猪肉价格超30元美金的时候,需求下降是市场规律的体现。为什么目前的需求始终与行业人士所期望的有比较大的距离呢?主要是因为新冠疫情引发经济衰退,致使包含猪肉在内的消费低迷,这种低迷短期内是否会转变?我知道很多行业人士很坚定的认为,我们的需求有可能在年底就会恢复,或是最迟到明年就会有一个很好的恢复。我觉得这种看法比较乐观,因为消费的低迷能否有根本性改观,主要还是要看经济的基本面。目前的经济基本面大家也都有所了解。我给大家举个例子,目前上海到洛杉矶的集装箱价格是3000美元一个标箱,但去年同期是17000美元。数字的变化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经济的衰退,意味着需求的疲软。在上个月任正非发表了一个内部讲话,他指出未来三年消费能力会有很大幅度下降,要求华为要把活下来作为最主要的纲领,边缘业务全线收缩和关闭,要把寒气传递给每个人,保证度过未来三年的危机。任正非这个讲话在公布以后,第二天中国股市出现全面的暴跌,说这个其实是想跟行业同仁们分享要对国内乃至全球的经济衰退有一个清醒的认知,我们要做好过3-5年苦日子的心理准备,一定要放弃猪肉需求在短期内能恢复的一个乐观心态,要做好过冬的准备。在整个全球性经济衰退的大基本面下,不可能猪肉消费会非常好。 5、饲料原料价格高,企业在夹缝中求生存 以豆粕为例,1月份的低点每吨是3600多,近期高点都是在每吨5000多。一方面,上半年是低迷的猪价,另一方面,是蹭蹭上涨的原料价格,企业被这两个维度的挤压,在夹缝中艰难求生存。 6、二次育肥现象泛起 这是我们行业之前没有出现的一种情况,但从2019年底到现在,二次育肥现象成为我们行业一个突出的特点。二次育肥我认为是我们行业发展程度不成熟的一个表现,因为二次育肥本质上它是一种赌行情。作为一个持续经营的商业机构,我们不能把赌行情作为我们经营的战略。二次育肥的现象也推波助澜了猪价的快速上涨和快速下跌,因为二次育肥导致一种“堰塞湖效应”。目前其实猪价的上涨很大一个原因并不是因为猪真的少了,而是因为很大一部分的猪被二次育肥截留了,没有正常上市。像东北的二次育肥甚至接近了50%,比例十分大,扰乱了行业正常市场发展的节奏。 三、核心逻辑的重大变化 对于养猪业来说2021年是认知致胜的元年,2022年是认知致胜的深化年。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养猪企业的发展一定需要同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紧密结合,如果你的玩法还是跟5年前、10年前一样,没有和我们的新环境相匹配、相顺应,那是肯定有问题的。 |
下一篇:辽中地区生猪调研总结